沿着忻台旅游线,走进五台县东冶镇槐荫中学。放眼望去,一幢幢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公寓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短短4年,学校由20个班增加到25个班,学生由810人增加到1180人,高考二本以上达线率较2020年增长325%。该校以“面向山里娃、推行‘暖心办学’、助力乡村振兴”为办学方向,帮扶困难学生3903人次,给农村困难学生探索出一条能上学、上得起学、好升学的办学新路子。
槐荫中学担负着东冶地区二乡一镇及周边近百个行政村的农村学生教育任务,每年招来的学生88%来自偏远乡村。为了能让这些学生实现大学梦,该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
首先在教学楼里安装触摸式多功能一体机34台,智慧黑板10块,127台监控为校园安全系上了“安全带”。新添宿舍床铺1200个、食堂桌椅167套,硬化校园3200平方米,新增乔木、灌木、草坪绿化面积1300平方米。创建了“龙山文苑”艺体生特训中心。4年间共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20万元。
其次在教学上采取一生一策、分类承包、培优促尖、“一对一辅优”的教学方式。尤其是以教育帮扶为方向,确立了由国家、社会、学校、爱心人士组成的“四位一体”教育帮扶机制,推行“暖心办学”。东冶镇瑶池村高二学生毛庆玲、毛慧玲是两姐妹,父母离婚后,由爷爷奶奶供养上学,每次在校生活费都要向亲戚邻居借。学校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牵手北京一爱心人士为每人每月资助生活费200元。学校又每年资助固定接送车辆费1200元,让姐妹俩无忧无虑学习。
该校“润物细无声”的“暖心办学”既解决了学生的困难,又激发了学生求学的动力。定襄县河边村学生惠禹童,家庭贫寒,学校主动联系中国保利集团驻五台县帮扶工作队,为她争取到年奖励资金5000元。今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达线二本,考入山西警察学院。金俊贤
【责任编辑 董晓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