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乡村行 看振兴】木森农牧:全产业链带动 让红山荞麦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 2023-11-16 10:03:42    来源:本站
  • 已平整过土地的红山荞麦种植基地,孕育着来年的希望。

  • 木森农牧公司总经理穆智(左)向记者介绍含荞80%的挂面新产品。

  • 琳琅满目的荞麦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

  •   十月末的秋日,平鲁大地依然沐浴在暖阳下,山坡上满目的红、黄、绿不同的层次,像极了一幅幅晕染的油画。在朔州市木森农牧有限公司的红山荞麦种植基地,收获后的田间已旋耕平整过,一片片梯级黄土地正在积蕴着力量,让数千农户来年拾级而上走上致富之路。
      平鲁区平均海拔1400米,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短。适宜的自然条件孕育出红山荞麦的优良品质,硒含量高,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位居同类产品前列,以“粒大、皮薄、色好、质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平鲁也被誉为“中国红山荞麦之乡”。红山荞麦这一“老”产业从当初不起眼的“配角”变身乡村振兴大舞台的“主角”,成为平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承担良种繁育重任 为打造品牌奠定基础

      荞麦作为一种杂粮,对土壤适应性强,生育期只有68天左右,且春、夏、秋三季都可播种。但由于收益不高,老百姓种植荞麦的积极性不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荞麦衍生的经济价值,让平鲁人看到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从而加强对荞麦的保护和开发。多重助力下,红山荞麦产业借势而起,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和资质认证。2010年获得原农业部颁发的红山荞麦地理标志证书。
      名声有了,怎么转化成农民实实在在的收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红山荞麦处于优质无法获得优价的尴尬局面。转机在近几年开始出现。红山荞麦具有降糖、降脂、降胆固醇、抗氧化、抗衰老和抗炎等药用功能,作为医、食同源的新型食品资源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抓住市场机遇,平鲁区紧锣密鼓地通过良种培育、调种补贴、支持有机配合肥料施用、扶持本地龙头企业等措施大力发展红山荞麦产业。
      优良的种源是红山荞麦品质高、产量稳的源头,也是其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作为朔州市级龙头企业,木森农牧有限公司担负起了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为红山荞麦规模化种植提供基础种源的重任。
      据木森农牧总经理穆智介绍,2014年公司成立后一直致力发展优质农业项目。从2018年开始,公司每年投资100万元用于建设红山荞麦原种基地。通过适应性栽培、科学选种、人工去杂提纯、选优去劣等措施,每年可提供3万亩的优质种源。2021年公司在阻虎乡大干沟及周边村建设的3400亩红山荞麦良种繁育基地,被指定为省级小杂粮供种基地。如今基地规模达6000亩,引进了甜荞、苦荞等40多个荞麦品种,用红山荞麦作对照,进行示范种植。公司通过校企合作,多年来持续对红山荞麦进行提纯复壮,示范推广耕、种、收、管、防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和“互联网+”等技术,全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的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目前,公司年产红山荞麦优质原种已达40多万公斤,为进一步打造红山荞麦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注产品精深加工 让红山荞麦走出“深闺”

      去年中秋节前,朔州市木森农牧有限公司引进的月饼生产线经过紧张的安装、调试投入了生产,口味独特、微甜不腻的荞麦月饼成为热销产品。
      在平鲁区,荞麦是百姓餐桌上的家常美食。做碗托爽滑筋道,做面条麦香扑鼻。用荞麦粉摊成薄饼,抹点酱汁夹上油条或是香肠,香脆可口。减脂瘦身的羊肉荞麦面、养生保健的青菜荞麦面都是当地名小吃。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和满足新型消费者的需求,木森农牧公司抓住红山荞麦的优势特征,依托上万亩种植基地,研发出系列产品二十余种,包括荞麦煎饼、荞麦醋、甜荞面、荞麦茶、荞麦枕等。公司于2018年注册“单麦”商标,2020年取得了种子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绿色食品等相关证书。木森农牧拥有稳定的生产基地,标准化的生产车间,全程按国标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生产,是当地市级龙头企业和山西省“专精特新”企业。
      从2020年起,木森农牧公司专门成立了荞麦系列产品研发团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荞麦产品新品研发。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建立起多条红山荞麦产品生产线,生产加工区域达到1.6万平方米。穆智介绍,公司生产的甜荞面,含荞量达68%,高于市场荞麦速食产品含荞量2倍多。平鲁区成功引进的中国农科院低GI荞麦挂面/手盘面技术也在木森农牧公司投产试机成功。今年投入1500万元建设高标准荞麦面食车间并配套生产线,研发生产的荞麦挂面含荞量达到80%以上。荞麦挂面生产线年生产量可达3万吨,预计收入410万元。
      近年来,木森农牧一边在研发新品,一边开始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类展会和交易会。“这几年政府组织大家一起到全国跑展会,不仅打开了销路,也打开了新思路。”穆智说。随着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红山荞麦走上了品牌发展的“快车道”。

    示范带动百姓增收 引领产业做大做强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
      朔州市木森农牧有限公司坐落于中国北方塞北丘陵高寒地区——平鲁区阻虎乡大干沟村。公司的良种繁育及原粮种植基地近万亩,共涉及大干沟、小干沟、马亮沟、阻虎、红山、阻堡、柴家窑等7个村。仅大干沟村就有3000亩土地作为公司种植基地。今年,公司实施“红山荞麦连片种植项目”,建设6000亩红山荞麦良种繁育基地,已于10月初全部收获完毕,经现场测产,亩产量达100公斤,超过往年亩产10公斤,精深加工后经济收入可达1000多万元。通过三种不同的模式:“公司+土地流转、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方式推动红山荞麦的推广种植,涉及农户达1200多户,极大地带动周边村村民特别是脱贫户走上了种植红山荞麦发家致富的路子,推动乡村振兴。
      走进木森农牧有限公司,具有先进的数字遥感气象监测数据系统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它能实时监测这里每天的早晚温差、地质湿度、风速环境等,为生产提供参考。研发育种、土壤检测、加工设备都尽显科技的力量。生产区不断有工人进进出出,将收获后的荞麦运入各个加工工序,为即将迎来的生产、销售旺季做各项准备。
      正在厂区忙碌的安文利是龙泉寺村村民,今年49岁,在2014年公司成立之初就加入了,经过近十年与公司共同发展如今已任经理,平时负责公司的各项生产事务。“公司生产基地仅红山荞麦一项就流转周边近万亩土地,流转费每亩在100元左右,到生产旺季的时候,用工每天工资220元左右,全年用工达到1万余人次,有力地带动了周边乡亲们增收致富。”
      61岁的王占国是大干沟村村民,也是一名脱贫户。自木森农牧成立以来,只要公司需要人手,他都随叫随到。干一天就有200元的收入,这让他十分开心。“我年纪大了,家里老伴患慢性病多年,离不开人。我自己养了500只羊,每年都是喂基地的荞麦、葵花秸秆,羊粪送给基地使用,就这样一直互帮互助。流转给公司的土地有50多亩,我还能来公司打工,收入不少还稳定,周边村像我这样受益的人有很多。”王占国告诉记者。
      “根据产值估算,每亩流转土地有流转费,年底还有分红。”穆智介绍。“打工有工资,有土地流转费加上分红,一年三笔收入让我们心里很踏实,生活锦上添花。”大干沟村村民笑得合不拢嘴。
      对于发展红山荞麦产业,穆智有清晰的思路:继续研发新产品,并大力拓宽销路。同时,推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模式,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培育杂粮优种、创新产品,坚持走专精特新道路,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让产业结构更优化、产业链条更完善,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样板,带动更多农户丰产增收,让农业更有奔头,让乡村更有看头。杨晓青 雷艺彤 王华


    【责任编辑 董晓飞】

    0.2596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