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乡村行 看振兴】左权县寒王乡里长村:“智”治绘就“数字乡村新蓝图”
发布时间: 2023-11-15 09:53:46    来源:本站
  • 里长村全景。

  • 里长村民巩大娘展示智能手环。

  • 党支部书记宋向林(右)向记者介绍“智慧里长”。

  •   山明水净秋风起,数树深红出浅黄。深秋时节,左权县寒王乡里长村汾水微漾、梧桐叶落,金黄、橙红、深绿交织成的秋色填满山野,像落霞铺满群山,又像织锦覆盖四野,将里长村装点得如画卷般绚烂。
      10月20日,时近正午,里长村的老人们陆陆续续来到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吃饭。73岁的李改籽拉着记者的手感慨道:“村里搞的这个数字化真的很神奇啊!人家说我们村有一张网,通过这个网就能让孩子们看见我在家过得好不好,我也不懂数字呀网呀的,反正能让在外工作的孩子放心我就高兴。”正说着,一阵高亢透亮的唱戏声传来,村民魏保山走了进来,手机里正播放着他最爱听的京剧。见到记者,魏保山忙坐下来“显摆”:“去年孩子们给我换了智能手机,但是没有网络,我只能经常到村委会蹭网。现在村里已经实现了免费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走到哪儿都不怕断网,去地干活都有网。”
      免费的无线网络覆盖,是里长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乘着数字化时代的东风,里长村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民生安全等方面探索智能治理新路径,走出了一条乡村治理数字化现代化的新时代发展路。

    党建上“云端” 赋能组织力量倍增

      里长村是2022年山西省首批、晋中市唯一的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项目一期投资600余万元建成200余平方米数字调度中心,着力打造集乡村治理数字化、乡村产业数字化、乡村民生数字化、人居环境数字化、乡村安全数字化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积极依托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治理、村务公开、“三资”管理,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据了解,里长村利用“神州云村”APP,设置清廉村居板块,从班子清廉、组织坚强、干部清正、村务清白、民风清朗、资产管理、资源管理和资金管理8个方面,让“三务”公开更详细明了。运用“数字里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把村民较为关注的党务、村务、财务情况进行线上公开,村级民主决策、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线上公示,在方便村民日常生活的同时,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实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数字化。村民还可以利用随手拍、留言等板块,及时反馈民意,让“三务”公开更便捷、更透明。此外,村民可以通过“神州云村”APP,浏览村内各项资金、产业等信息,足不出户了解村内大小事情。运用智慧手段构建村级“三资”监管体系,实现集体“三资”管理数字化、公开电子化、监督多元化,不留小微权力监管“空当”,打造阳光村委,有效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建立集体资产动态监测系统,将村级黑山羊养殖、晋梅杏种植等产业进行数字化信息监测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台账,实现集体资源资产有效监管。
      “打开这个软件,咱里长村党支部组织党员活动情况、交纳党费情况,村委会每月收入情况、支出情况,包括银行存款情况,我们都一清二楚。”村民魏保山一边划拉着屏幕一边给记者介绍说,“你看,这是一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支出审批单’,从支付用途到支付金额,再到各级审批签字,最后到银行转账支票,我都能看见。这么和你说吧,村里的大事小情,我们都知道。”
      “智慧党建让基层党建工作有了新抓手,让基层党组织焕发出新活力,有效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还能将基层党员干部从重复性、机械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一线工作之中。与此同时,数字化拉近了党群关系,更能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基层自治的力量,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诠释,可谓一举多得啊!”里长村党支部书记宋向林深有感触地说。

    产业上“云端” 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产业因村而兴,百姓因业而富。里长村将数字建设与乡村产业结合起来,将数字技术融入种植业、养殖业,建立产业服务平台,搭建生态种养和电子溯源系统,以数字化赋能智慧农业发展。
      在里长村村南,占地2100平方米的6座高标准羊舍在崇山峻岭之间整齐排列,显得尤为壮观。“过去因技术不到位,管理粗放,村里黑山羊养殖业发展磕磕绊绊,出栏数、现存量、养殖区环境监测等指标统计费时费力,难以实现动态管理。”宋向林介绍说。数字平台搭建后,里长村对现有养殖场进行改造升级,添加了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封闭养殖区域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指标实时监测预警,实现溯源管理,有效提升了养殖效率和养殖安全。在此基础上,里长村还通过“羊粪归田”实现了绿色化养殖。
      “我养了600只羊,过去每天都要亲自去查看羊的情况,现在遇到雨雪天不方便出门的时候,只要通过查看监测数据就能了解到羊舍的情况,真是太方便了。”村里的黑山羊养殖大户刘生江介绍说。
      此外,里长村还运用滴灌与水肥自动管理系统,通过各类物联感知设备对晋梅杏种植园各类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实时共享给线上农业专家,实现“专家远程看诊”,极大方便了村民。

    治理上“云端” 共建美好幸福生活

      里长村位于左权县城北24公里处,全村现有145户385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年轻人大多都在外务工。正是这样一个老龄化和空心化程度都相当高的小山村,近些年来却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村、示范村。
      “真没想到有一天足不出户就能知道自己身体的情况,还能同步给孩子和村里,对我这样独自生活的老人来说真是太贴心了,也能让远在外地的孩子们放心,这个手环真是个好物件。”巩大娘一边展示着自己腕上的手环一边说道。巩大娘口中的“好物件”正是里长村为村里60周岁以上的老人佩戴的智能手环,可以即时采集老年人的体温、心率、血压等信息,并且24小时实时监测。不仅如此,里长村还开发建立了“火柴盒”动态监测系统用以监测意外情况。“如果发生老人跌倒的情况,系统的包联网格员便会及时收到信息,第一时间入户查看。”宋向林介绍道。
      依托数字化平台配套智能手环、“火柴盒”动态监测系统,里长村实现对村里老人的全天候健康安全实时监测。村里在外务工的子女还可随时通过移动APP云监控查看父母在家居住状态,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农村应对老龄化和空心化提供了养老新路径、新样板。
      此外,数字化污水处理设备、人车识别监控、森林烟火防控电子眼等“物联网+”设备,让里长村实现信息采集配合数字化调动中心——“数字乡村一张图”平台对掌握的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作为辅助决策的依据,使里长乡村治理更加智慧、规范,让里长百姓生活更宜居。
      在全面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治理数字化势在必行,曾经“一屏观民情,一网管全村”的畅想正在里长村一步一步成为现实。里长村积极推动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服务民生深度融合,充分运用大数据赋能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基层组织振兴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村民生活进步,不仅为里长村的发展插上“数字”的翅膀,更是基层治理的新实践、新范本。本报记者刘雅 胡春霞


    【责任编辑 董晓飞】

    0.2598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