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新时代灵石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会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
灵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我们的节日”——“猜灯谜 闹元宵”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志愿者配合执勤交警引导行人过马路。
一河穿城过,一轴连古今。在灵石县,一条静升河将当地的古韵文化和文明成果接连述说。
如今,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在灵石县的街头巷尾、城乡村镇,或以人文礼待、或以图文标语,人民群众都能切实的感受到,文明虽非实物,却处处可见。
2023年,灵石县牢牢把握文明建设方向,以高于“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引导全民奋勇向前,用文化交融和文明成果让每一个人触碰到真实有感的幸福生活,共同建设文明宜居之城。
文明实践 成风化人
弯下身去,挺起文明。走在灵石街头,你经常会看见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手提垃圾袋,俯身弯腰,将街头的零碎垃圾拾起,将文明的种子沿途播撒。
近年,灵石县将志愿服务作为城市文明形象的底色,通过配置“8+N”志愿服务队伍,将理论政策宣传、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8类常备队伍汇聚,不仅组建了5000余人的志愿队伍,还将开展志愿服务常态化、节点化,持续在“我们的节日”“学雷锋”等特殊日子开展志愿服务,形成文明与文化交融的良好态势,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走进灵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沿途墙面被名人警句、好人榜样、实践活动等内容依次填充,形成了一墙一文化的整体面貌。
如今的灵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几次整合升级后,不仅实现了读书活动、观影学习、文化交流、学生自习等众多功能,还打通了灵石县域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沟通直连,网络技术的加入,也将评估考核工作线上化,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连接群众、志愿者的桥梁,让志愿服务能够更及时、更精准、更有效地到达群众身边。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文明,是一种良好习惯,更是一种相互尊重。
近年来,灵石县在推进城市建设中,注重礼仪治城,以礼化人。围绕思想道德建设等内容,灵石县将重点放在学校、放在企业、放在村镇,以一人传递家庭的做法推广文明教育,先后组织开展“新时代灵石好少年”、“送法进万家 家教伴成长”家庭教育宣传、“开学季,教会孩子们的安全知识”等活动,让大家在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的同时,激发大家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并将这些德育内容传递至家庭,推送至社会。
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随着重德精神得到持续推崇,文明创建的成果不断显现,崇德向善不仅为灵石县注入令人景仰的风骨气质,更汇聚起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磅礴伟力。
民生至上 村镇宜居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灵石县两渡镇何家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在一个风趣的语言节目之后,现场掌声雷动,居民笑声四溢,瞬时将“农村广场文化交流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让创建成果更多更好更广地惠及人民,是灵石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打通“创建最后一公里”,灵石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在实现中心、所、站县域全覆盖的同时,引导各个村镇结合自身特点和环境优势,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灵石县两渡镇便以实现“工矿小镇”的文化蜕变,作为推进文明创建工作的具体举措。
徒步在两渡镇崔家沟村,色彩鲜艳的跑道和标准化的篮球场,让人不由的联想起居民休闲和举办活动时这里热闹的场景。
“我们其实也都挺想成为两渡镇崔家沟村村民。”在灵石县两渡镇政府工作的燕琦红说,崔家沟村作为以企带村的典范,不仅企业获得了村里的人力支持,村子也得到了长远发展,作为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的15个村中的一员,这里成了不少人期望的居住地。
而在灵石县另一端的南关镇,却依托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不断涵养文明创建成果。
南关镇西许村是“山西省文明村”,从实施主街道靓化、美化工程,到村街村道亮化工程;从建设文化活动室,到远程教育设备;从煤改气工程,到水管道改造,西许村将文明落实到居民的宜居改善上,落实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中。
这几年,南关镇西许村在做好村居村貌的基础上,同时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孝心示范户”“文化示范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并在每年重阳节文艺活动上对照评选标准,开展表彰活动,通过梳理典型,让群众看到,文明创建是可以为人们精神境界带来实实在在的提升的。
“以前生活困难,住的条件有限,现在对全村的墙面进行了粉刷,并对公共卫生间进行了旱厕改造。有了新的环境,村民们也养成了收拾屋子、打扫院子的好习惯。”62岁的南关镇西许村村民张荣回想起这些年家乡的变化,不由地感叹文明的影响是如此的具象。
选树榜样 延续文明
文明,源于崇德向善的风尚,要育文明城,先育文明人。
多年来,在常态化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中,灵石县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创建之魂来抓,引领广大市民崇德明礼、向上向善。持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对每年度的“身边好人”进行持续宣传,并在乡镇、城区开展灵石县“身边好人”事迹宣讲活动,在扩大“身边好人”传播力、影响力的同时,感受“身边好人”所蕴含的文明力量。
现在,在一个个榜样的引领下,一位位志愿者的示范下,一个个活动的感召中……灵石崇德向善的风尚日益形成,而一个个温暖城市的好人好事,则点亮了灵石道德建设的璀璨大道。
此外,灵石县还在文明延续的路上持续加速,不断将文明推入家庭、推入单位、推入校园、推入乡村,打造县域文明新实践品牌,共赴文明之约,提升城市品质。
如今,漫步灵石街巷,幸福的微笑、温暖的礼让、礼貌的问候,举手投足间,都是展示这座城市文明程度可感的细节。
“在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创建中,我们咬定目标、持续发力,成功锻造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凝聚起了文明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灵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柏天龙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走进新时代,灵石县在城市发展与文明创建中实现了双向奔赴,文明创建不仅为城市拉升了“文明海拔”,更使城市面貌发生蝶变、精神产生聚变、发展形成质变。
一河穿城过,一轴连古今。灵石县的文明建设工作如蜿蜒的静升河般,已贯穿灵石的方方面面,灵石县的百姓在亲身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实惠的同时,也越发努力的延续文明,这里,正以文明为帜,打造宜居之城。
本报记者 焦建超
【责任编辑: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