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以来,聚焦餐饮浪费突出问题,坚持示范先行,全面推进,在舆论宣传引导、典型经验推广、人员教育培训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阳泉市盂县第一中学校在学校食堂推出“0.75窗口”,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群体的就餐需求,也让“光盘行动”成为校园风尚。5月17日,该局报送的“小窗口折射大智慧——阳泉市盂县第一中学校制止餐饮浪费出新招”成功入选全国制止餐饮浪费典型案例,成为山西省唯一入选案例。
一、设置“0.75窗口”的背景
盂县第一中学日均就餐学生人数达4000余人。为了制止和减少校园餐饮浪费,起初学校食堂推出了半份餐,试行过程中发现好多学生在半份餐不够的情况下,还需再买半份餐但又吃不完,没有真正达到按需取餐效果。为此,学校多次研究,并开展了抽样调查,将餐品分为1份餐、0.75餐、半份餐(0.5)、0.25餐,对不同学生用餐需求统计分析发现,大约85%的男生和70%的女生选择一份餐,10%的男生和20%的女生选择0.75餐,10%的女生选择半份(0.5)餐,5%的男生选择1+0.25餐。在调查的基础上,学校食堂设置了“0.75窗口”,餐品和餐费根据1、0.75、0.5、和0.25的比例进行了相应的设置,为了实施过程更加方便,同时按照分餐比例使用了不同比例大小的分餐勺。
二、做法经验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让“节约粮食”的理念深植师生心中。学校围绕“节约粮食、文明就餐”,利用“开学第一课”、新生军训、校规校纪教育等形式,持续开展国情省情、中华美德、优良传统文化教育;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育融入到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日、读书读报、征文演讲等日常校园活动;在学校食堂明显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摆放提示牌,提醒师生适量点餐,节约粮食;每年暑假,安排学生至少参加一次农业生产劳动,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养殖体验。通过宣传教育、社会实践、劳动体验,引导全体师生提高尊重劳动、爱惜粮食意识,让师生切身感受食物来之不易,使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成为广泛共识。
(二)细化管理,加强监督,让“光盘行动”变成师生行动上的自觉。为了使厉行节约、摒弃浪费成为一种习惯,学校一方面通过提高饭菜质量,改进菜品口味,菜品创新、传统节日食品和风味小吃进校园等手段,建立起符合学生多样化口味的餐饮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校领导陪餐、“教师轮值、值周生负责”内容,每日三餐安排老师轮流值守,维持就餐纪律并严格检查餐饮浪费情况,值周生定期巡视检查,将餐饮浪费与班级量化考核直接挂钩;同时,还号召党员、团员做表率,组织文明就餐监督员志愿者队伍,对浪费行为进行监督和提醒。
(三)创新服务,源头严控,让“杜绝浪费”之风充满校园每一个角落。学校着力提升食堂餐饮服务水平,加强食堂、餐厅管理和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定期邀请市场监管、教育、卫健等部门对员工进行培训,强化节俭自律意识,将节约理念贯穿到采买加工、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采购食材严把质量关,对进库的食材严格“先进先出”,减少损耗和不必要的浪费,加工时,粗粮细作,合理搭配菜品,科学营养配餐,注重膳食均衡,提高学生饭菜质量。学校还充分发挥“明厨亮灶+互联网”作用,公开学校食堂食品加工制作的全部过程,方便职工、家长及社会监督。
经粗略统计:设置“0.75窗口”以来,以单个学生为例,正常窗口一天需伙食费用17.5元,“0.75窗口”一天需14元,每月节约伙食费用约90元左右,一年节约伙食费用约800元。与设置“0.75窗口”前相比,学生食堂每天的米、面消耗量也相对减少,一年节约粮食14000斤左右,餐厨垃圾相较于上一年减少约5.5吨左右。 作者单位:阳泉市市场监管局
郑春保
【责任编辑: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