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人才培养角度,提出工商管理经济常识在高校范围内进行普及、实现各专业与工商管理经济专业双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经济发展的建议,并对具体实施和未来预期进行阐述。
关键词:人才培养;工商管理经济常识;高校普及;双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济发展
一、问题分析
经济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常抓不懈的首要任务,为了实现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懂得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和开拓进取的人才。另外,为了创造更多社会就业机会,需要更多人加入创业队伍,以增加社会的工商经营主体数量和就业岗位数量,这也使社会对懂得经济规律和工商管理经济知识的人才有了更大需求。在一个企业内部,如果专业技术人才不懂管理,管理人才也不懂专业技术,就容易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不利于企业发展。而如果人才同时具备专业技术和工商管理经济知识,就能减少内耗,促进企业的发展,更好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工商管理水平。因此,企业急需同时具有专业技术和工商管理经济知识的人才。
二、建议和具体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建议在高校普及工商管理经济常识,让各专业大学生都能在大学接触了解基本的工商管理经济常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才智支撑,满足企业对高层次、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同时,普及工商管理经济常识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社会输送创业型人才,激发社会就业创业活力。
具体实施上,在大学课程设计方面,对于大一到大三的学生,高校可以在各专业课程中简单融入工商管理经济知识;而对于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高校应开设工商管理经济必修课程,让各专业大学生深入学习工商管理经济知识。
除了将工商管理经济常识纳入各专业课程中外,高校还可以探索开设跨学科课程,旨在将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与工商管理经济知识相融合。例如,计算机科学与工商管理经济学的结合可以培养出数据分析和商业智能方面的专业人才;医学与健康管理专业与工商管理经济学的结合可以培养医疗机构管理和健康政策制定方面的人才。这样的课程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学科融合思维及跨领域、跨学科工作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实际案例和问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通过参与团队项目、模拟商业决策等活动,学生将拥有扎实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此外,邀请业界专业人士分享实际案例,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应用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导师制度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专业人士接触的机会,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何将专业领域知识与工商管理经济知识相结合的实际指导。此外,高校应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这也是一种获得实际经验的有效方法。这样的实习经历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作场景,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高校还可以建立一个创业孵化平台,为有创业潜力的学生提供资源和指导,帮助他们将创意转化成实际项目。高校应积极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合作开展项目。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学生可以从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出更具多样性和广度的综合型人才。例如,医学生与商学生可以联手研究医疗机构的经营模式等。这样的合作将促进学生跨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三、未来预测
学习工商管理经济知识,可以增加各专业大学生未来创业的可能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就业率的提升,激发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笔者预测在聘用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工商管理经济知识的人才后,企业内部工作沟通会更加畅通,懂得经济管理常识的专业人才有将专业技术能力转换为生产能力的实际价值,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给财政税收带来正面影响,而财税增长又可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经济长远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作者单位:北京市财政局国库处)
周含
【责任编辑: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