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已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发展的先锋力量,不断孕育着新的技术、产品和模式,推动着全球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发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变革。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深入挖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所蕴含的巨大潜能。乡村振兴离不开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的力量,可以促进农村地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展开探讨,旨在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之一,标志着乡村建设发展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过去几十年,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农民收入低、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城乡区域差距明显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有助于培育农村新业态、建设乡村文明、优化农村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和现代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环境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以促进乡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一、农村信息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首先,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农村经济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农业生产,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推动了农村产业升级和农业现代化,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在此过程中,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可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也能够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农村提供全新的就业机遇和路径。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农村信息化应用模式,激发农民创业就业热情,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深入农村,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其次,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将有助于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从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农村居民的信息获取和服务体验将得到显著提升,这得益于农村信息网络的全面覆盖和智慧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此外,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将有助于提升农村电子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更便捷、更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从而促进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和健康生活。最后,信息化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各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这种情况下,农村也要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有助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也会得到完善与更新,使农民能够享受到更加丰富的信息生活体验。借助城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对接融合,从而推动城乡融合全面发展。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通过推动经济发展、优化内部结构、促进文化繁荣、壮大人才队伍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和生态宜居,为乡村振兴做出巨大贡献。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对策
1.坚持基础优先,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水、电、气、住房等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首先,提升乡村网络基础设施整体建设的水平,提高农村通信能力,推广宽带通信网、5G移动互联网。促进农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5G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推广,促进农村道路、供水、供气、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以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广电、水利、农业、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信息网络的无缝对接,构建一条多路径的农村信息“高速公路”,不断提升网络质量和传输速度。同时,在农村地区进行网络扩容和升级服务,注重网络信息服务质量,不断扩大乡村网络的覆盖范围。其次,不断完善信息终端服务水平,以提升用户体验感和满意度。推进城乡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农业信息平台,整合和共享各部门的农业信息,为广大农户提供一站式的涉农信息服务,以提高农业信息平台所提供的信息与需求之间的兼容性。为适应“三农”特点,为终端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广电网络企业、互联网企业等,提供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以满足农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元化需求。最后,推进智慧家庭产业化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推进乡村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数字化应用的落地,缩小城乡数字发展差距,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另外,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中引入物联网传感器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信息技术设施,并建立物联网平台,整合各类设备的数据,实现远程管理,进一步推进乡村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资源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网络服务平台。例如,在农作物基地实施物联网,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标准化、精准化和可追溯性,从而实现远程可视化诊断、远程控制和自动预警等功能管理,促进农业生产的繁荣发展。
2.扩大制度空间,强化农村信息化建设政策的全力支持
政府应当扩大制度空间,从问题根源出发,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首先,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政府可以拨出专项资金,为其提供财政支持,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农村信息化建设。在资金充足的基础上,推动乡村信息网络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以及应用模式创新推广。同时,相关部门制定预算规划,不断增加信息设备采购、信息人才引进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并增加财政额外的建设资金,鼓励农民购买先进实用的技术产品,加快新农村网络建设步伐。其次,政府可加强与行业团体、科研院所和涉农企业的紧密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第三方的作用,并引入适当的社会资金,以双向建设资金注入的方式,致力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各级农业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力度,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最后,为了确保政策导向和工作推进机制的一致性,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一套统一完善的机制,联合实施农村信息化工程,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从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工作效能。
3.持之以恒改善民生,提升信息惠民服务的全新水平
乡村振兴的价值在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信息化则是支撑该战略进程的起点和落脚点。在推动乡村建设的进程中,秉承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拓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首先,推进农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大力提升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加大乡村地区学校的网络覆盖和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加强农村中小学数字化资源利用,积极推广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同时,积极推进远程教育发展,整合线上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名师授课、名校网课等多种形式,以促进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与农村中小学进行对接。在此过程中,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和农村教师培训机制,并借助“网上教研”和“网上结对”等手段,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在教学方面存在的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提升农村地区教师教学水平。二是大力提升农村卫生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完善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政策体系,加强农村医疗机构高速宽带网络覆盖,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城市医院间医疗数据共享和医疗资源互通,鼓励医疗机构利用健康大数据为医疗卫生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同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动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开展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探索并推广智慧健康养老的新业态。另外,对接“互联网+政务”,搭建全省统一网络平台,整合民政、社保、医保、教育、住建等多个部门的农村公共信息,以满足农民的多种需求。
4.推动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助推农业收入的显著提升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农业资源共享,引入电子商务新模式,有利于激活农业资源,实现高效配置,推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模式的智能化和精细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更多机遇和可能。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农村电商发展离不开人才。为了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举办一系列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课程,鼓励县、乡(镇)、村各级相关部门的干部以及有兴趣参与电商的农民参加培训。培训将涵盖电商平台运营、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等多方面,旨在帮助农民尽快高效掌握电商运营的技能和方法。为了鼓励人才从事农村电子商务创业,政府可以建立激励机制,提供创业指导和支持,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各地区可建立电商平台并提供物流支持,为农民和相关企业提供方便便捷的网上销售渠道。同时,也应该在税收上给予一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村相关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另外,在乡村加强电商的宣传和推广,举办一系列宣传活动,包括电子商务知识讲座、电子商务企业家大赛以及分享电子商务成功案例,有助于提高农民和当地企业对电商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三、结语
乡村振兴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而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发展所面临的多重难题,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管理等各方面的水平,从而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因此,只有把农村信息化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才能真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农村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农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参考文献:
[1]郑峰,丁超勋,余瑞丽,等.农村信息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对策[J].乡村科技,2020(03).
[2]陈志钦,张秋潮,廖志豪,等 . 协同治理视域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基于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J]. 现代商业,2022 (27):58-61.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思妤
【责任编辑: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