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高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数字经济作为当今时代新一轮的科学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新的历史时代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具有成长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渗透能力强等属性以及去物质化、轻资产、跨界融合、智能共享等天然优势,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契合一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影响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式与实践进程,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机”和“放大器”。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创新发展,突破瓶颈,推动数字经济稳步发展
数字经济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下出现的衍生物,从诞生那一刻所被赋予的灵魂便是“创新”。对于数字经济本身,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接近40%,然而,体量虽然庞大,但许多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并不高,许多核心、关键的技术受制于人,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模仿的陈旧理念,树立原始创新的意识,抓住“底层技术”不放松,实现后来居上;同时,创新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有助于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例如,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入实验数据分析以及实验流程的控制中,推动产学研结合,大大提高科研效率;或者是利用好数据量大和应用场景多等优势,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互促等。
二、坚持协调发展,齐头并进,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
协调发展,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对于传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例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在对于数字经济来说,有着更为简洁有效的解决方法。首先对于产业结构的问题,对于新生企业,通过数字产业化打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实现经济良好发展,对于传统企业,以产业数字化带动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二者相互协同,解决产业结构的问题。对于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数字技术基于互联网,具有跨越地理特征的优势,淡化“区域”的物理界限,有助于更加合理地跨区域优化资源配置,从而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步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对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问题,首先应该加快农村各种互联网的发展,降低网络入户的门槛,让农村拥有应用数字经济的基础;其次,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可及性有助于解决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难问题,各类数字金融产品便利了小微企业、脱贫农户、返乡农民工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最后,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发展策略,在农业、旅游业、产业园区等传统策略上结合数字经济的优势,创建全新“数字农村”模式,逐步解决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矛盾。
三、坚持绿色发展,低碳高效,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数字经济的发展是绿色发展思路的重要体现,主要表现在“低碳高效”两个方面。首先,数字经济本就带着“去物质化”“轻资产”的特点,减少实体损耗,增加经济活动的效率,有助于减少实体经济中的物质耗损,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其次,数字经济可以融入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从生产资源上,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方式,可以实现各种资源要素的有效流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从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字可视化管理生产流程,智能协同,有效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提升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精准性,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实现生产效率和节能减排双提升。
四、坚持开放发展,取长补短,推动数字经济高效发展
数字经济是依托于互联网存在的,开放性是其自身的内在特征,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开放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属性。坚持开放发展能让数字经济也得到高效的发展。按照地域角度来划分,开放分为对内和对外。对内即是对国内不同省市区,各省市区要切实根据当地的基础设施、技术条件和环境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规划,减少重复建设,同时,要寻求开放合作,与其他地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谋求共同发展。对外即是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通过与发达国家合作,可以促进数字经济高新技术的引进以及相关成果转化落实,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则可以让数字经济惠及更多国家。
与此同时,正因为数字经济的开放性,我们必须要正视其在数字经济开放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安全性问题。要保证开放下的网络空间安全可控,要在发展的同时维护好国家网络安全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广义功能安全。
五、坚持共享发展,全民共享,推动数字经济包容发展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全体人民的共建共享为根本目的。坚持数字经济共享发展,主要是在于两个方面:成果的共享与资源的共享。首先是成果的共享,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公平竞争、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等方式促进共享发展,从而缩小城乡差距,使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持续提高人民福利水平。其次是资源的共享,在资源的共享发展方面,在医疗、教育、就业等社会公共建设的方面,将数字化、智能化引入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服务平台,提高品质与效率,持续提高人民福利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
高蒙
【责任编辑: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