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媒介,这对于辅导员的日常管理来说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将针对大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变化、当前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管理进行分析,以期创新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学生管理
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群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学生干部队伍,建立一套系统的班级管理办法。在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要重视管理方法、管理思路的创新,将互联网、自身实际经验等与学生管理有机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变化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媒体的发展,学生的沟通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线下转为线上,纸质转为电子等,学生所接触的网络词语不断增多,甚至已超出教师的认知范围。学生每人一部手机虽然便于联系,但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对自媒体软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网络上发布言论也越来越自由,造成辅导员很难及时发现并进行正确引导。除自媒体软件外,部分学生还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通宵打游戏,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宿舍矛盾,也会影响个人学习成绩的情况发生。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学生日益呈现出了较强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人格等鲜明特质,愈发追求个人多样需求、个性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在面对互联网丰富多元的信息时,会用当前的自我想法和态度去面对,进而追求个人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因此,在当前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辅导员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创新尤为重要,应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教育强化。
二、当前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辅导员由于日常事务繁杂,身兼数职,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难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忽略一些学生身上发生的问题,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就提出了更多要求,而且,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依旧存在部分共性问题。
(一)形式单一,不会培养学生干部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学生日常教育的监管和引导。部分辅导员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步入学校之后有时难以适应辅导员日常的琐碎工作,所以在刚和学生接触时,面临新生需要选班委的工作,大多会采取学生自愿申请进行选人用人。而后开展工作时,才会发现这个学生并不适合当前岗位,同时,学生也出现了畏难情绪。而班委是辅导员开展日常工作的重要抓手,需要有责任心、能吃苦、团结同学的学生,所以在选人用人方面还需要多元化进行。
(二)缺乏创新,不会及时思考
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学生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往往会在自媒体上进行搜索,进行对比,这对辅导员日常管理来说会造成一定的阻碍。同时,学生对管理工作也会出现抵触、畏难情绪,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而高校辅导员有时会因为日常工作繁杂琐碎,缺少对学生意见与建议的关注,或没有及时了解和解决问题,从而无法进行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方法的有效应对。因此,高校辅导员应敢于创新,多了解学生需求,走近学生,摸索互联网背景下与之相符的学生管理新模式,不断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三)缺少培训,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新形势的变化,近些年来,各高校逐渐加强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但与之相关的专业培训却较少,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很多年轻教师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缺乏相关工作经验,而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辅导员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因此,专业培训十分重要,可以通过培训提供一些引导使辅导员能将其运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提高管理效率。
三、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优化方式
面对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思想变化,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辅导员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
(一)通过专业化培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借助互联网背景,各高校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应加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培养优秀人才充实辅导员队伍,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管理、沟通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辅导员日常自主学习,提升其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与此同时,每位辅导员的工作方式方法由于个人性格特点也会产生不同,可以在各类培训中结合辅导员自身特点,开展相应互动环节,互相交流和学习借鉴,共同完善。当前,各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主要由负责学生管理的老师组成,辅导员在其中占绝大部分,学工队伍的团结力非常重要,辅导员年轻化比重大,有活力和热情,在开展各类专业化培训过程中,同样也是促进学工队伍不断团结提升的时刻,也有助于辅导员平常各项日常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
辅导员的工作量大,种类多,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在步入辅导员工作岗位后,很难一下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年轻辅导员与学生并没有太大的代沟,学生愿意和辅导员老师沟通,接触频率相对较高。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可以创新管理办法,不仅可以极大减轻辅导员的工作量,也能顺利完成带班工作。
掌握学生全方位的信息,构建信任体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而此时辅导员如果能加强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日常表现,便能在日常一对一谈心谈话中进行有效引导,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信息,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这些都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更有利于辅导员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
开展定期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重视。通过每周或每月的班团会等,加强对学生学风、班风、团支部等工作的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要性,同时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形成高校大思政教育新格局。通过爱国主义、诚信主题等各类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意识与责任担当意识,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加强学生对各类事务、工作的重视,配合班委工作,提升个人素质,亦是应有之义。
建立系统的管理方法,促进学生成长。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寻找适合自己的日常管理方法。例如,“党员—班干部—宿舍长”这种管理体系,借助自媒体等手段,与学生干部保持密切联系,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培养锻炼学生干部不断成长。同时,也需要辅导员走近学生,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开展针对性管理,建立学生台账,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背景等相关情况,助力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完善评价体系,确保多元协同管理
高校可以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完善评价机制,用来激发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工作,创新工作理念。例如,高校可以建立一套评价标准,结合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辅导员日常工作涉及学生、党建、行政各部门的工作,可以借此开展评价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帮助辅导员进行化解,这样能更好地进行学生管理。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路人,同时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知心朋友,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借助互联网,走近和了解学生,更好地开展各类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侯彤舟.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J].成才之路,2023(18):37.
[2]赵学勇.浅谈“管理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思路的创新[J].第八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2).
[3]王珊珊.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管理模式创新探赜[J].成才之路,2021(36):17-18.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金子彤
【责任编辑: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