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 2023-08-10 09:02:15    来源:本站


摘要:伴随社会及医疗技术的发展改变,大大提升了疾病的诊断率,同时改变了疾病的预后和转归。此次研究主要就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危险因素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及综述,了解目前心血管疾病预防出现的问题,简单阐述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一、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并不乐观,根据调查可知我国男性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于女性,并且伴随年龄增加患病率有所提高。根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大约为2.3亿。而对死亡原因而言,心血管疾病占比较高。

二、心血管疾病简介

心血管疾病即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为人体中运送血液的器官组织,其中包含心脏、血管等,可划分为急性及慢性,通常和动脉硬化存在关系。

(一)高血压。心血管常见疾病为高血压,尤其是大部分老年人均患有高血压,一般无症状表现,动脉血压提升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生率,并且加大了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性。高血压通常会伴随并发症,且和高血脂存在关系,为此对高血压进行防治时需要对血脂进行控制调节。

(二)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常见类型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特征表现为受累动脉内膜中沉着类脂质,聚积复合糖类,纤维组织出现增生,动脉中层发生病变。此病对肌弹力型动脉累及,会出现管腔闭塞和管壁破裂等不良后果。出现在冠状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属于狭窄性冠状动脉,近侧位置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是因为气管动脉和心室靠近,会产生较大收缩压撞击,此外冠状动脉血管树因心脏形状会改变方向,为此会承受相应的血流剪应力。

(三)血栓。在心血管系统中,血管内面剥落位置或者修补位置产生的小块即为血栓,对于流体依赖型中血栓组成包含不溶性纤维蛋白、聚集白细胞、沉积血小板以及红细胞。

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一)主要危险因素。总体而言,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伴随年龄增长而提升,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这种差别伴随年龄增长会逐渐弱化,而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因素为停经以及降低的雌激素水平。此外,临床研究显示,如果一级亲属出现早发心血管疾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性,需要对一级亲属进行考察是否存在早发心血管疾病。临床常见血脂指标为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性主要为LDL-C水平。同时,吸烟是主要危险因素,过多吸烟会产生心血管疾病,能够使心率以及血压提升,血管内皮损伤,加强了血管胆固醇斑块,提升了LDL-C水平,从而出现冠状动脉痉挛。合适的运动能够对体重进行良好控制,使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改善,但是超重者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体重降低可改善损伤的糖耐量,HDL-C水平提升。

(二)其他危险因素。对于中年以上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低到中度饮酒可起到保护作用,然而对于大量饮酒会起到反作用。并且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产生以及表达均有所影响。

四、临床治疗

(一)药物治疗。利尿剂是经过排出体内电解质以及水,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此药物作用时间较长,用药2-3周后可达到高峰,可使其他药物降压作用加强,对轻度以及中度高血压患者较为适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和β肾上腺素受体进行选择性结合,使神经递质以及儿茶酚胺对β受体激动作用进行拮抗。受体划分为β1受体、β2受体以及β3受体,β1受体在心肌分布,会产生心率收缩,加强心肌,β2受体位置为支气管以及血管平滑肌处,对内脏平滑肌松弛进行激动,扩张血管以及支气管;β3受体位置为脂肪细胞处,分解脂肪。钙通道阻滞剂属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主要药物,地尔硫卓以及维拉帕米均是冠状动脉扩张药,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治疗疾病。同时钙通道阻滞剂可对钙离子阻断进入至平滑肌以及心肌,传导组织,产生血管扩张,减弱心缩力,减慢传导,达到降低血压水平。

(二)介入治疗。经过临床医学的发展,介入治疗逐渐呈现出了其优越性,此疗法成功率较高,无严重并发症。伴随技术的完善发展形成切割球囊技术、支架植入、血栓抽吸术以及切割球囊技术等,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先心病和心律失常等疾病治疗中。

五、结语

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破解了很多未阐明的疾病,即将攻克未治愈的疾病,但心血管疾病在预防及治疗任重而道远,临床医务人员需要对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进行不断更新,应用新技术实施治疗,有助于推进医疗水平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霞,潘锋.我国疑难心血管病诊治水平显著提高[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31):1-4.

[2]刘聘选,张嘉禾,毕金淼,等.心血管衰老的机制和干预综述[J].中国基础科学,2021,23(06):46-58.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医学院)

张捷     高靖然



【责任编辑:周伟】

0.2317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