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北郊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现场。
8月2日,记者跟随2023并州生态文明建设媒体行,一起走进太原兴华街雨水泵站及调蓄池工程和太原市北郊污水处理厂,实地探访太原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自从2020年开始,太原持续推进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破损修补、管材更换、增设调蓄设施、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措施,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目前已完成改造256.76千米雨污分流改造项目,让汾河水清更凌凌,一泓清水入黄河。
重建排水雨污分流
以解兴华区域积涝
8月2日上午9时许,太原市兴华街与滨河西路交叉口西南侧,太原兴华街雨水泵站及调蓄池工程正有条不紊地建设中。
为持续推进太原雨污分流改造,根本解决兴华街排水系统中的管涵标准低、管道淤堵、管道卡点、污水侵占雨水管涵过流断面而引发的积涝现象频发问题,太原市实施太原兴华街雨水泵站及调蓄池工程项目。太原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中心项目负责人牛瑞皓介绍道。
此次太原兴华街改造,重建了排水系统,实现了雨污分流,并改造了7处混接点,让雨污水各行其道。从现场工程建设的施工图纸可以看到,新改造的雨水系统,其汇水范围北起太原北中环街,南至兴华街,西起龙凹退水渠东侧,东至滨河西路,另含太原兴华街南侧和平北路部分汇水区域,总汇水面积370公顷,自西向东排入太原胜利桥西南游园内新建泵站,若建成后8台泵全部开启,泵站每秒可抽排20立方米的雨水进汾河,抽排不及的雨水,将进入调蓄池。
牛瑞皓介绍,新改造的雨水泵站和调蓄池主体结构均采用全地下式。工程地上建筑、站区内绿地及匝道环内空余现状绿地将兼顾市政功能和园林景观要求,同期进行园林景观提标改造工程。为解决开挖深、临近汾河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持续涌沙、涌水等诸多问题,项目施工采用水泥搅拌桩、地下连续墙等施工工艺,从而让工程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
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泵站与汾河的接通工程及基坑支护工程,泵站的主体结构基本完成。其工程设计按照50年一遇防涝标准校核,新建雨水泵站1座,设计规模20m3/秒; 新建地下式雨水调蓄池1座,设计池容7.4万m3。预计2024年4月,该项目的雨水泵站和调蓄池实现联动运行后,太原兴华街及周边区域内涝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到项目结束,地上部分进行园林景观提标改造后,这里将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场所。
让雨污“各行其道”
净化污水直排汾河
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事关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也是完善城市基础建设、解决城市防洪内涝、消除黑臭水体的治本之策。雨污分流改造将雨水和污水分开,雨水入河和污水入厂便可以各行其道。
为实现汾河沿线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2020年至2022年三年时间,太原已完成雨污分流改造245.35公里。今年以来,太原又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1.41公里。大力推行雨污混接点改造,全面排查雨水管和污水管的错接、混接和漏接问题,消除雨污水混流,让雨水和污水“各行其道”,最大程度减少雨天生活污水溢流直排。
当日上午,作为太原市重点工程的太原市北郊污水处理厂,这里的一期改造主体工程已完工,初步具备通水条件。一旦工程完工,其污水处理能力将提升一倍,日处理能力将实现翻番,由4万吨提升至8万吨。
该厂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北郊污水处理厂正实施的是一期改造工程,主要是对其处理工艺进行提标升级,通过加药、沉淀、循环过滤等环节,让水中的一些微小悬浮物和氨氮、总磷等指标进一步下降,从而提升出水的标准。采用新处理工艺后,能耗大幅度降低,预计可节约电费约7万元/月。
该厂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项目应用了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对污水处理不仅实现了24小时在线监测,而且可自动监测到水体的变化,某项污染物超标可自动预警,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改扩建工程完工后,随着污水处理能力实现翻倍,将大大提升北部城区污水处理能力。
据悉,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将净化处理过的水排入汾河,而北郊污水处理厂则通过铺设管网,将深度净化处理后的中水全部提供给太钢和太原第二热电厂这两家企业做工业用水,回用率达到100%,真正实现了“零排放”。
本报记者 阎建军 文/图
【责任编辑 李佩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