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发布时间: 2023-08-08 09:23:12    来源:本站


新时代,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高新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建设制造强国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深化发展。早在2021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更是极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肩负着培育大国工匠的任务和使命,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一、职业教育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支撑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们的战略选择,就是要继续抓好制造业”。在众多教育形态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支撑。但目前在高技能人才供给结构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技能型人才的数量、能力、职业认同、职业发展路径等方面面临的难题需要破解。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我们既需要顶尖的科学家,也要有一流的“工匠”,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课程思政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一种有益补充,同样发挥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专业学习。多年的调查表明,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1]因此,专业课教师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来是十分有必要的,与思政教师形成协同育人的共同体,同向同行。

在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视技能培养而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因此培养出了一些政治不过硬或职业道德缺乏的“专业”人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言:“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新时代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培养合格的技术型人才,更要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课程思政的理念应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借助课程思政来实现我国高职院校技能育人和品德育人的双重目标。

三、职业教育是“制造强国”与“大国工匠”的重要载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可见党中央已将高技能人才的培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于今时今日之中国,我们急需能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顶级专家学者,也需要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出台,职业教育走上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阶段,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办学体制不断完善、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育人模式不断创新、国际合作亮点突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立足新时代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要锚定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大趋势,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耦合。同时,不断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提升师资配备,优化专业设置、评价体系等,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吸引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制造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不竭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

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的强大,也就没有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现代化的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也是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当前已是世界制造大国,但是,制造业大而不强,在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信息化水平、质量效益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因此,国家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提出,“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技能型职业人才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职业教育肩负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及培育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职责,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光明网.吴岩:让课程思政建设在全国高校刮起一股新风.[EB/OL]https://m.gmw.cn/baijia/2020-06/12/33906584.html.

(作者单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吴明玉      刘彩红



【责任编辑:周伟】

0.2499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