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二七精神”的渊源流变与当代意蕴——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00周年
发布时间: 2023-08-03 11:16:16    来源:本站


摘要: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共产党员以“不争夺地位荣誉,万众一心为革命,时时站在最前线”的斗争精神鼓舞着工人们,孕育出了中国工人斗争史上宝贵的“二七精神”。从“二七精神”的渊源流变来看,虽然其在不同时期展现出不尽相同的意蕴,但时至今日仍闪耀着熠熠光辉,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关键词:二七精神;中国工人运动史;新时代

2023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00周年。回顾百年沧桑,我们从艰苦的斗争中走来,在封建军阀的血腥镇压下,大罢工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在斗争中凝结而成的“二七精神”却历久弥坚。放眼时代巨变,我们正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历史性变革期,更加需要从伟大斗争精神中汲取前进力量,赓续红色血脉,奋进新征程。深入研究“二七精神”的形成演化,可以帮助我们明晰百年红色血脉的传承之因,从而转化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强劲动力。

一、“二七精神”的历史渊源

发生在1923年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着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事件的整体时间线,大致可以梳理出四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分别是:2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24日(京汉铁路总工会领导的全路罢工)、27日(北洋军阀吴佩孚对京汉铁路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29日(京汉铁路总工会迫于压力下令复工)。罢工发生后,社会各界对该事件进行讨论时主要称为“京汉路罢工”、“二·七惨案”、“二七事件”等。

有关“二七精神”中“二七”是这一提法的最早的符号化应用,源于1923227日发表于《向导》的《二七大屠杀的经过》。1923322日,由中共北方区委决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筹备的京汉路“二七”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于北京召开。此后,每年的27日,各地便会举行以“二七”为标志性符号的针对京汉铁路大罢工的纪念活动。自1923年起,随着每年对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纪念,产生了大量的书籍、文章、标语。得益于相关的纪念活动的周期性举办,以及流传于世的大量纪念性质的文稿,“二七”符号在公众心中不断强化,这也为“二七精神”的阐释建构打下了现实基础。

二、“二七精神”的阐释流变

不同时期对“二七”符号的不断阐释,使得“二七精神”历久弥新。早期的共产党员与工运领袖,在大罢工结束之后一段时间里,对“二七”进行了大量思考与讨论,形成了相对统一的认识,初步总结出“团结一致、不怕牺牲、打倒军阀、争取自由”的精神内涵。随着革命的不断深入,斗争对象的变化,国际国内社会的风云变幻,“二七”精神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与深化。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二七”阐释主题主要集中在反帝反封建、争取权利、民族解放与人类正义,相对应此时“二七”的精神内涵可以总结为“先锋精神、牺牲精神、斗争精神、团结精神”。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二七精神”也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被赋予了更具有时代性的内涵,概括总结为“拼搏、奉献、进取”。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并没有丢掉对“二七精神”的重视。2019年,郑州市二七区政府曾组织专家学者对“二七精神”进行重新阐释,提出了“坚定信仰、忠诚为民、敢于斗争、勇于担当” 的“二七精神”内涵。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特别指出要弘扬“二七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各界专家深入挖掘、积极探讨,时至今日,我们形成了全新的“新时代二七精神”,即——千里同轨、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坚定信念、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顽强拼搏、勇为前锋的斗争精神;忠诚为民、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三、“二七精神”的当代意蕴

20221226日至27,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必须发扬斗争精神,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共产党员以“不争夺地位荣誉,万众一心为革命,时时站在最前线”的斗争精神鼓舞着工人们,孕育出了中国工人斗争史上宝贵的“二七精神”。新时代传承“二七精神”,要做到忠诚于党、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善于斗争,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勇当先锋、敢打头阵,敢于担当、善于斗争。从“二七精神”的渊源流变来看,其在不同时期的意蕴不尽相同。二七纪念馆馆长张江山曾提到,“现在的二七精神,它可以是不怕吃苦,拼搏刻苦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态度;可以是团结众人,嫉恶如仇的品德;可以是勇于奋斗,战胜困难的勇气;可以是坚定信念初心,勇于奉献的品质等。”凡此种种,足见“二七精神”的当代意蕴,仍闪耀熠熠光芒感染着更多人,而这也将鼓励着我们砥砺奋进 、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再建新功。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室:《中国工运史料》(1980年第2期),工人出版社1980年版.

[2].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强调 坚持团结奋斗 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J].党建,2023(01):5-7.

[3]潘志贤,姚敏霞. “二七精神”注入新时代内涵[N]. 中国青年报,2021-01-20(004).

[4]彭音.“二七精神”的历史特质和科学内涵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2(03):96-99.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毅昂



【责任编辑:周伟】

0.2335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