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目标的提出使得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教学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广大思政课任课教师只有准确把握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才能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学体系,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此,本文主要从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入手,具体从二者相辅相成和共同发展这两个方面对其内在关系进行了阐述,希望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关系探究
引言:
现阶段,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我国人才培养工作的总目标,在此背景下,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予以了高度重视。而从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一些教师对思政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缺乏正确理解,导致思政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难以实现有机统一,这给协同育人目标的实现设置了巨大的障碍。鉴于此,广大思政教师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准确把握思政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在关系,这样才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统一,从而强化思政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一、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是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理论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规律,是事物的共性,而客观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状态当中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只有将科学理论作为实践指导,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获得理想的实践效果。从这一角度来看,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主要就是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思政理论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明确思政知识的本质内涵,同时也能掌握思政知识的适用范围,这对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十分重要的。此外,思政课课堂教学还从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整合与创新,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利用丰富的思政理论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发挥思政课堂教育主阵地优势的同时,也能确保实践教学的高效实施,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
从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来看,理论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同时也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和完善的。由此可见,实践是理论形成的有效手段,人们只有获得丰富的实践机会,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从而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拓展延伸,同时也是必要补充。一方面,课堂教学主要以教材为参考依据,而教材内容毕竟有限,关于思政知识的理论性阐述,很难通过有限的文字表达出来。而实践活动恰好能够为学生提供深刻认知和体会本质规律的机会,同时也能借助社会资源对教材资源进行必要补充,这对深化学生的理论认知是极为有利的。另一方面,从教学空间来看,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思政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空间关系,如果单纯的依靠课堂教学,是无法更好地践行学以致用的。而实践教学对课堂教学空间进行了拓展延伸,在强化思政教学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同时,也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促进学生感性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二者的有机融合是实现知行合一目标的保障
从本质上来说,思政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才能在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完成思政知识的内化过程,从而实现感性认知的升华,进一步深化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要加强对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既要均衡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也要确保二者的实施进度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思政教学的根本目标,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此外,在实现知行合一目标的过程中,思政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遵循“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基本原则,促使学生能够掌握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方法,借助已有经验对实际生活进行改造,并在改造生活的过程中实现感性认知的升华,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结论。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教学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只有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才能将思政课的育人价值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来。为此,相关教师需要加强对思政课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在关系的深入研究,在明确二者相辅相成内在关系的同时,也能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从而助力立德树人目标的快速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月伟.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关系探析[J].亚太教育,2021,14(23):94-95.
[2]刘倩倩.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关系探析[J].科教文汇,2021,14(17):68-69.
[3]李小妮,李申申.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之辨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20,21(02):89-97.
(作者单位:河北沧州师范学院)
刘东辉
【责任编辑: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