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魏晋时期书法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 2023-08-03 11:04:44    来源:本站


摘要: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但却是一个在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的时代。随着旧礼教的瓦解,思想和信仰的自由,权力更替的频繁,社会秩序的瓦解,带来了继先秦之后巨大的社会变革。这个时期的社会动荡,在思想上和心理上都对人们的观念形成了转折。由此产生了一种真正的“纯”哲学和“纯”文艺,并由这两者构成了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关键词:魏晋时期;书法发展

魏晋时期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充满了浓重的悲剧色彩。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火连绵。魏晋人的精神苦痛很大,心无归宿,死亡往往不期而至。他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探寻和追求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开始喜欢饮酒,喜欢爬山,喜欢临水,喜欢写诗等。连曹丕这位权倾朝野的高人都感叹,功名利禄已成过眼云烟,唯有精神领域之事才能流传千古。魏晋人的觉醒使他们不再受传统束缚,开始追求个人精神解放的文化自觉。作为人内心情感的外延,书法艺术在这种环境下也受到了影响,从而使书法艺术上升到一种挥洒性情的境界。

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完成书体演变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国书法史上各种书体全面走向成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期,篆、隶、草、真、行,诸体兼备、臻于至善的时代。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书法家,也涌现出一些经典的书法艺术珍品,其实践之丰富,书理之深厚,对后世影响甚大。在中国古典书法艺术中一直是主流。其后的历朝历代,仍以魏晋风韵为基础。这一时期,写字不再仅仅作为记事行文的工具,而是潜心钻研的一门艺术,然后又逐渐上升为一种既有时代精神和个人品格,又有形神兼备的艺术品质的哲理论述,成为今天所说的书法作品。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第一次走向成熟的时期,此时,名家辈出,各具特色,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

一是初步形成了书法艺术理论体系,涌现出一批书法理论工作者。如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南朝宋虞龢的《论书表》、庾肩吾的《论书品》、袁昂的《古今书评》、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的《论书启》等,都有书法理论的身影。《论书启》是陶弘景与梁武帝君臣研究讨论书法艺术问题的奏折和批答,由后世编纂而成的书法论集,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书风之盛。

二是书体变化很大,逐渐从篆、隶、章草中转化,形成了真书、行书、今草书。这一时期的篆、隶、真、草、行五种书体,都已经具备其特点。之后,各领风骚的书法大家,都是在这五种书体上有所发展,有所改变,有所创新。

三是产生了一大批大书法家,他们书艺超群。如三国时的钟繇、皇象,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还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羊欣、王增虔等,都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其中,王羲之的功名尤为卓著,被誉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圣贤,即“书圣”。其书法作品,唐初年已珍若拱璧,唐太宗李世民生前苦苦求索,太宗死后,《兰亭序》陪葬昭陵,其所作的《兰亭序》几乎都有唐代大书法家的临本。北宋晚期宣和内府所藏的历代临本多达243件,可见世人珍爱之深。

四是一大批书法艺术珍品流传后世。最重要的有钟繇的《宣示表》《贺克捷表》(唐代拓本)《荐季直表》《墓田丙舍帖》《力命帖》《还示帖》《调元帖》等,这些都是南朝早期难觅的钟氏真迹的拓本或后人摹本;《天发神谶碑》《谷朗碑》,摹本《急就章》等;陆机的《平复帖》,虽然它的真伪尚有争论,但它的艺术价值早已被世人肯定;王羲之的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序》《孔侍中帖》等,为历代书法家所景仰,以“行书天下第一”而闻名于世;王献之《鸭头丸帖卷》(唐摹本)、《中秋帖》(宋米芾摹本)、《廿九日帖》;王珣的《伯远帖》是迄今所存东晋书法作品中唯一一件名家真迹,为后世提供了“直入晋室”“书追二王”的途径,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评说,“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被清乾隆帝视为“三希”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取得极高成就并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时期,此后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壮大,蒸蒸日上。魏晋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出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隋唐书法百花争艳、群星璀璨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条件,是我国书法艺术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它踏着历史的舞步,以自己独特的魅力烘托着时代和社会。书法艺术随时代而进步,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人类社会的需要,而社会的需要也是对时代特征的真实反映和对人主观意识的真实反映。

参考文献:

[1]许慎.段玉裁注·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王镛. 中国书法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北朝卷[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黄淳.秦汉魏普南北朝书法史[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5]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书法学院)

赵子琦     王旭昊



【责任编辑:周伟】

0.2679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