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 2023-08-03 11:03:48    来源:本站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涉及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疾病之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出现不断上升趋势。因此,有效管理心血管疾病,控制其发生发展成为重要工作。心血管疾病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希望能够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展

当前,由于社会经济水平提升,人们的生活、饮食方式发生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也表现出年轻化趋势,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为社会带来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基于此,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控制受到重视。想要控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应了解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降低发病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减少相应的医疗开支。

一、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身体机能衰老会导致疾病复发率及死亡率提高。心血管疾病和年龄增长相关。在年龄的不断增长中,常伴有多种合并症,心血管功能出现严重受损,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更易患病。而且,愈后效果也更差。患者年龄越大,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几率越高。

二、血糖

有研究者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等随访、综合分析发现,午餐后2小时血糖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为1.5。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非糖尿病性血糖提高,包含空腹血糖偏高等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

三、营养与代谢

维生素D受体在血管平滑肌、心肌细胞等都有表达,其水平下降和高血压、冠状动脉钙化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有研究对多例弗雷明汉心脏研究对象后代随访,发现25-OHD和心血管风险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但因研究中的维生素D水平不同、季节差异、是否补充维生素等条件存在差异,对于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事件之间存在的联系还需要采取更深入的研究。当前,有多项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和动脉缺血事件存在联系。但是,多数支持此两者间存在相关性的为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表明此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较弱或并无相关性。精氨酸是一种参与一氧化氮及能量代谢的氨基酸。有研究表明,低精氨酸浓度会提高死亡率。但是,具体机制还未明确。有研究对准备采取冠脉造影的患者进行血清精氨酸浓度的检查,通过研究结果可知,应对精氨酸浓度和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之间存在的关系加强关注。结合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不管是否合并肾脏疾病,高磷血症为死亡、心血管病等危险因素。即便血清磷酸盐水平在正常实验范围高限,还是和高死亡风险、心血管事件有关。磷酸盐对于血管硬化、骨化调节等多方面具有直接影响,能够在病理生理机制方面将高磷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进行解释,但其关系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进行证实。

四、性激素

通过一项Meta分析发现,围绝经期激素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在人为绝经的女性中最为明显。在孕龄期女性中,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发病率约为10%,占据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女性中的较大部分。低血清睾丸激素和肥胖、代谢障碍和动脉硬化存在联系。有研究发现,内生睾丸激素提高,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具有保护作用。

五、心理

职业压力、职业疲惫感等会产生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影响。有研究者比较无职业疲惫感与有职业疲惫感的人员,发现在生理压力指数、心理压力指数、血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具有职业疲惫感的人更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大脑皮层会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相应系统功能亢进,发生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导致高血压与血小板的反应性提高,致使心率变异性消失与产生功能异常情况,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六、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程度不同的环境污染,对于人们的健康不利。有研究者分类整理相关文献,发现可吸入空气颗粒物的粒径不同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气温也会产生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影响。如,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或者血管收缩被诱发,心脏负荷变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会提高。

随着当前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该疾病发病的认知也变得更为全面。近年来,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等不断被发现及研究,也让人们获得对此疾病更深入的了解。身为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加强知识水平,积极关注该疾病危险因素的发展研究,降低发病率,也将患者的愈后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雷磊,郭有.结直肠癌伴随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江西医药,2023,58(03):381-384.

[2]潘水水,白劲松.HIV/AIDS相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22,44(02):136-142.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医学院)

张捷     高靖然



【责任编辑:周伟】

0.2369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