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身心健康是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本领的前提条件,也是影响家庭幸福指数的一大要素,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所以,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完成呢?
首先,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名人伟人,这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方法之一。以名人伟人为典范,讲述他们的英雄事迹以及高尚的品德。例如:邓世昌保家卫国抗击日本的侵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苏格拉底用哲学思维启迪人类,马克思与恩格斯开辟了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这样学生就会找出内心中所崇敬的、立志学习的对象,激发出学生“风雨不改凌云志,振衣濯足展襟怀”的精神内涵,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建立坚定信心。
第二,利用史实培养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受挫能力。比如,古代斯巴达,年满十岁的孩子就需要离家编入军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训练其忍耐性,以及顽强的意志还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再比如,对比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以少胜多的战役的史实,知道实力弱的一方在战争中通过哪些方法取得胜利,最重要的条件是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没有退缩,这样,增强学生意志,提高生存能力。
第三,在课外,积极组织历史研究与探索实践活动课,激发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热情,缓解学生厌学情绪。学生一味地在教室内学习,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应该适时合理安排历史研究与探索实践活动课,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轻松地获取知识。如去平遥,感受古镇建筑,感受悠久晋商历史文化。
第四,教师自身就要在教育教学中展现出一种健康的心理。面对自卑的学生要给予引导、鼓励、表扬,鼓励他和自信的孩子多在一起,表扬他的长处、优点。比如学生写字不好,应该从他的作业本里找出最好的字来表扬、鼓励,并且多给自卑的学生锻炼的机会。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完成的课程和任务。
(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市第五中学)
武建琴
【责任编辑: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