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形象的构建与传播
发布时间: 2023-07-06 11:29:44    来源:本站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思想之源来自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文章分析了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逻辑,提出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方案,多主体多角度多形式的国际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形象;构建与传播

一、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逻辑

(一)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

在马克思看来,共同体这一范畴有着多种不同的形态,共同体形态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这种形态更替是在人们具体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展开的,并最终明确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与之相对应的共同体形态,是全人类最终解放的、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这是马克思对未来人类生活与发展的设想。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早在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进行电话沟通时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此后,在众多外交场合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进一步阐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内涵,并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形成了系统成熟的理念。

二、中国形象的构建

一个国家的形象是由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组成的,在国内是由国内的社会评价为主要内容,而在国际层面是由国际社会的评价为主要内容,两方面的评价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国家形象。

(一)科学理念是构建中国形象的价值引领

在理念的层面上,中国提出了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和全球治理观。在安全观上,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在发展观上,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合作观上,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在文明观上,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在全球治理观上,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可以看到,在这些观念理念中,我国始终是遵循“和”的思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些理念追根溯源是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国从古至今都热爱和平且践行和平,这些理念均为世界各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所赞同支持。

三、中国形象的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要“占据主动,有效影响国际舆论”,对外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讲好中国故事。而提起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故事的内容”,也就是要明确“讲什么”。二是“讲故事的方式”也就是要明确“怎么讲”。三是“讲故事的主体”也就是要明确“谁来讲”。

“讲什么”是对外传播工作的基础,决定了中国故事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价值观。“怎么讲”是策略,决定了故事能否吸引、感染更多的人。将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内容通过恰当、适应受众习惯的传播策略通过不同视角多个维度传播出去,才能达成更佳的传播效果。

四、拓宽国际传播的实施途径

(一)下沉传播受众

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受众主要是其他各国的人民群众,中国故事的背景要基于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故事内容要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是真正来源于人民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故事走进对外传播受众的内心,可以使他们感同身受,贴合他们的价值观念,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故事”所具有更好的感染力,更能贴近群众、走向内心。所以,在对外传播中,我们要适时调整传播的重心,改变传播的表达形式,转变传播的话语特点。一改向高层政要传播,而是转变为向人民群众下沉、用人民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方式去传播。

(二)丰富传播内容

由于国内外受众生活的环境、价值观念、受教育背景以及语言表达的风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播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想让国际受众听懂中国故事,首先要让他们听得懂。对外传播中,需要认识到国内外传播的差异,要尊重传播的基本特点,探索传播规律,做到有效发声,在认识到国内外话语体系不同的前提下,让传播内容既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内实际情况,又要借鉴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方便海外受众的理解和接受。可以将我国感人故事,转化为文艺作品进行传播,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

五、结语

中国一直以来都为世界的和平、全球的发展、秩序的维护做着积极贡献。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现形式。其作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于中国形象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得到了实质的巩固提升并随着有效的多主体多形式多角度的国际传播为国际社会所认可与支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N].人民日报,2021-06-02(01).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1.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

曹 松1      万雨欣2






【责任编辑 周伟】

0.2393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