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包容力,表现出丰富多元、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我们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从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
关键词:文化自信 意识形态 精神文明
一、坚定文化自信,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以史为鉴,方能知兴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探索历史文化、深挖历史文化,在溯本追源中认识自我、找准方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湮没了文化沉浮、时代更迭的“秘诀”,而这些“秘诀”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关键之所在。认识历史,其实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通过自我认识辨明前行方向,确保始终行进在正确的历史轨道上。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顺应历史则能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开辟盛世图景,背离人民群众则终将为历史所淘汰。
解析历史文化、阐释历史文化,在借古鉴今中提振自信、凝聚合力。心中有阳光,脚下才有力量。中华民族有光辉璀璨的历史文明,破译它们,我们不但会惊叹于祖先的不凡智慧和艺术修养,也会从中收获精神力量,从而更好地走出华夏儿女矢志前行的光明大道。解析历史文化、阐释历史文化,就是要不断从历史中汲取民族血脉中所蕴含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爱国敬业等精神力量,从而厚植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合力,并将之升华为击退万险、踏浪前行的攻坚力量。
保护历史文化、宣扬历史文化,在伟大时代中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从发达的种植业到先进的制造业,从天文地理到“四大发明”,长久以来,各种令世人赞叹的成就对世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我们应当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华文明的传扬工作视为己任、扛在肩头,并引导全社会参与其中,用历史证明,让真相“说话”,让世界看到中华文明的不凡与不朽,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让中华民族的内核精神在神州大地“花开遍地,香满华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并备受认可,在展示积极的民族精神内核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
二、牢牢站稳政治立场,夺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胜利
“文者,贯道之器也”。文化是引领前进的旗帜,是树立先锋的炬火,是指引前行的号角,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而深沉的精神文化力量。
善用“传统素材”打牢“基本功”。我们要将中华文化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善用“传统素材”,对这些丰厚的“精神财富”如数家珍,深挖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富矿”,将其作为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优秀素材,固本强基、提质增效,增厚中华文化底蕴。
多用“红色资源”补足“特色课”。红色是我们的底色,也是我们的特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我们的血液更滚烫,心脏的跳动更有力,红旗的颜色更鲜艳。爆火的《长津湖》《狙击手》都是将红色资源与爱国主义完美融合的“参考答案”。多用红色资源,学好、用好学习强国、三晋先锋等媒体平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决同网络上各种歪曲历史、扭曲事实、抹黑英雄等不正确的言行作斗争,厚植“红色情怀”,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让群众更了解历史,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常用“多维创新”提高“曝光度”。“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要在网络上、在现实中主动发声、亮明观点态度,站稳立场。前有“5G+AR”让《唐宫夜宴》“火出圈”,后有传统戏曲融入虚拟游戏世界,《神女劈观》引发海外“京剧热潮”。一方面,要在时代发展中感受文艺脉动,顺势而为,跟随时代的步伐前进,聆听时代声音,结合当代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通过VR、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赋能,创新加持,在传播方式上盘活、更新、做强,打破历史与现实的壁垒,让历史照进现实,现实延续历史。从“多维”入手,不断创“新”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深入人“心”,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文化、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立足中华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敬、可爱、可信的中国形象。
文以“接力”,传承文化的民族基因。文化是精神的宝库,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也是民族自信与自豪感的源流。一位诗人曾说:“是汉语的铿锵如乐诞生了屈原和李白,是方框字的美丽风韵和传神滋养了曹雪芹和鲁迅”。近年来,随着外国孔子学院的普及,中国文化被愈加广泛地传播。孔子学院既是传播发扬中国文化的先锋阵地,也同时是宣传述说中国故事,中国道路,中国梦想的讲堂。借由孔子学院的软对接,中国理念能更潜移默化地深入外国人的价值体系,让他们放下“中国威胁论”的敌意,拾起友好交流,互惠互利的纽带。
文以“聚能”,发挥文化的资源优势。文化的多样性放射出巨大的魅力与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考察看到“漂流书亭”后,称赞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有特点。因为文明,天堂杭州有了更多维度、更新载体、更深层次的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深植人民群众的心中,只要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自觉向新向尚、向善向美,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才会不断提升。
文以“载道”,丰富文化的实践形式。进入新时代,面临多样化的社会文化思潮、多样化的利益价值诉求、多样化的思想价值观念,迫切需要精神旗帜、价值导向、思想引领和道德根基。我们要通过思想教育引导、价值文化熏陶、实践行为养成等,通过统筹、整合、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千差万别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人生选择、事业方向,引导人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修身立德、建功立业的根本遵循,最终形成整个民族、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普遍认同的思想基础、价值追求和人生目标。
四、凝聚精神力量,创建文明单位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和重要的精神基础。创建文明单位,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要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理想信念、思想认识、价值追求、精神高地和规范标准。
制度建设可行高效。按照《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山西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结合实际,及时查漏补缺,完善更新,不断修订精神文明创建相关制度,构建“党政领导一起抓,工青团妇共同管,职能部门各司职,依靠职工支持和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和以创建单位为中心,辐射职工家庭、居民社区、周边地区的精神文明创建体系,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道德讲堂建设、学习型企业建设等活动,确保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时俱进、重点突出、亮点显现。
企业文化夯基础。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引领,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阵地,统一职工思想,达成思想共识。大力开展以“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以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道德讲堂、党组织公开课等为载体,不断加强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思想道德教育增内涵。以“我学习、我思考、我分享、我践行”为主题,举办道德讲堂,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主人翁意识。“我学习”,积极学习以“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为主要内容的公民基本道德教育,逐步推行感恩文化;“我思考”,将学习感悟同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不断加深对精神文明的理解和认识,站有高度,视有宽度,解决问题既对路更有力度;“我分享”,主要通过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及时高效的分享对精神文明、人生理想信念的所思、所想、所感和所悟,让大家在交流中提升,在分享中进步;“我践行”,开展“文明随身拍,幸福伴我行”等活动,让大家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文明、记录文明,进而用行动传播文明、践行文明。
五、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赓续红色血脉,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文化孕育着民族的根与魂,是发展的最终归处,守住文化自信是当下发展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
文化自信需要传承。坚持把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作为助力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引导职工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工作举措、合力攻坚克难、助力改革发展上来。采取“中心组学习+”模式,实行中心组学习+研讨体会+理论宣讲+调研实践,推动深学细学,提升学习效果。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学习分享转化践行,严格做到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的要求,每次学习出勤率都达90%以上。坚持学以致用,扎实开展专题调研,用学习指导工作实践,用成果转化推动企业发展、社会进步。
文化自信需要创新。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小改小革,并做到发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职工参与面必须达95%以上,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充分体现职工强企有我的责任和担当。坚持“强化管理与创优环境并举,检查督促与严格考核并重”的工作原则,把它落实到美化绿化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修建文化小游园,增添多种健身、文化、娱乐活动器材;对广场内的花草树木进行栽种,使职工生活更加便利,矿山更加优美,更加心情愉悦的积极投入到本职工作中。
文化自信需要发扬。以“在职党员进社区、携手联动树新风”为主题,积极开展党员进社区讲文化、树新风活动。通过集体重温党的誓言、分享孝老爱亲好人好事、讲述强国有我感悟、践行爱国爱企志愿文化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党员管理、促进社区党建工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新途径、新力量、新载体。扎实做好了身边好人好事、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将先进事迹置于广大干部职工中,营造人人向先进看齐、人人争当先进的浓厚文化氛围。
作者单位: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
张丑明
【责任编辑: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