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基于ATUBE跨文化交融过程理论的网络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 2023-05-16 09:32:51    来源:本站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对网络中文课堂的教学整体情况进行分析。以英国肯特大学网络中文课堂的学生和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发现网络课堂上文化课互动形式单一、师生情感疏离、文化体验感较弱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在ATUBE跨文化交融过程理论指导下,通过设计纵向教学内容与横向铺排补充相结合、整合在线分组与测试软件的随堂使用、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OMO课堂三种优化方案。

关键字:ATUBE跨文化交融过程理论     网络中文课堂   教学   优化策略

202112月底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与英国肯特大学在中文联盟支持下共建了英国肯特大学网络中文课堂。本文将以课堂上肯特大学50名中文专业和10名任课教师为调查及访谈对象,对网络中文课堂的教学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和困难,以期能提出网络中文课堂的教学优化策略。

一、ATUBE跨文化交融过程理论(ATUBE Cross-Cultural Integration Theory

《跨文化理论指导下孔子学院建设方案的思考》文献中提到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的路春雷教授的“ATUBE跨文化交融过程理论”,并对此理论做了相关描述。理论详述了意识、容忍、理解、获益、享受的5个发展阶段,后一阶段都建立在前一个阶段基础之上;后一个阶段若期望开展得顺利势必要求前一个阶段发展得稳固。在各个阶段之间,可能会出现重叠或者反复;若个体或集体环境情况不同,那么跨文化交融过程进展的速度也随之不同;针对文化的不同层面或内容,学习者在跨文化交融过程的进度和难度也不同,如表层文化(如服装、建筑、音乐、语言)比深层文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对容易交融。因此,可以通过分享表层文化,逐渐使学习者进入深层文化,最终实现跨文化交融的最终目的-享受文化,提升文化适应力,而不是满足于表层文化的交融。

二、网络中文课堂学生的评价及反馈

  以英国肯特大学网络中文课堂的学生作为调研对象,问卷中从课堂整体印象、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效果反馈、学习资源四个维度设计了26道题,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3%的学生对于网络中文课堂的满意度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对课堂组织与管理、学习资源的满意度接近了100%,对于课堂整体印象和教学效果满意度也在80%左右。总而言之,学生们对网络课堂良好的评价及反馈为进一步的教学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也是推动构建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市场化、民间化、国际化发展新格局的有利支撑。

三、网络中文课堂教师的评价及反馈

通过收集英国肯特大学网络中文课堂教师们的教学反馈,发现授课教师们都表示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首先对于海外的中文教学来说,网络中文课堂十分便捷,特别适合一部分日程满、路程远的学生。学生们还可以更方便地用电脑、手机查阅课文资料,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中文学习效果,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拓宽中国文化知识。其次在网络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交际练习、汉字书写等,结合学生情况融入课堂,使学生更轻松更快乐地学习中文,创建趣味中文课程;最后网络中文课堂已经成为教师们开展线下教学的有力补充,课堂视频可以反复观看,便于学生课下查漏补缺,尤其是对于生字的书写,学生课下结合录播课程可以反复雕琢笔画,便于知识复现。但是,教师们在网络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文化课互动形式单一、师生情感疏离、文化体验感较弱这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文化课互动形式单一

目前网络课堂中使用率最高的互动模式是“师生问答”,其次是学生齐读,缺乏小组讨论、生生练习或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口语练习。那么文化课的师生、生生互动缺乏多样性,势必会造成课堂学习效果和练习环节效果大打折扣,进而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浑水摸鱼等情绪。

(二)师生情感疏离

网络中文课堂不仅师生互动形式单一,而且生生互动形式更是难以实现。在网络课堂中,针对性和隐私性特点的缺乏阻碍了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在拉近师生情感方面造成了不利因素。师生之间在空间上的距离和情感上的疏离的双重影响下,教师的亲和力受到削弱,进而使学生对于教师的喜爱程度降低,从而造成课堂教学效果的下降。

(三)文化体验感较弱

网络课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在课堂上设计课堂活动的形式。尽管线下课的文化课堂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但在网络课堂中教师却难以实施或不能发挥最大效果。例如,教师将文化融入汉语课堂的亮点之处往往采用分组讨论、沉浸式文化体验、情景表演等活动的设计,此类活动在活跃课堂气氛和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在网络中文课堂中,若开展此类活动,对于教师来说,整体的设计和活动开展都将受到一定的局限,进而使学生们的文化体验感普遍较弱。

四、网络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设计纵向教学内容与横向铺排补充相结合

在跨文化交融过程理论指导下,对文化的不同层面或内容,也应根据跨文化交融过程的进度和难度不同进行设计。在教学内容上,需从浅到深、从普遍到特殊的纵向内容安排,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横向铺排补充。例如在教学“Chinese family”这个主题内容时,把“Family structure in China”这一部分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预习,如果有些学生无法完成预习,教师可以提供帮助。在课堂上除了可以就“Family structure in China”进行深入探讨之外,还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来安排较难内容的集中学习,如“Chinese Family Culture”的这部分内容。同时,课堂练习要多样化,每个知识点后面应该附上一定的练习。如:教授“Chinese Ancient Cities”主题时,在介绍西安、北京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连线或者看图说词语,以此加深学生对课堂的认识,如有进一步的理解,可以开展不同国家的文化对比,让学生自己做宣传报等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多样性还表现在课堂课件设计上,带动画效果的课堂就非常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学习“四季和农事”主题时设计的游戏环节就与“Climate and seasons”主题较为契合,也更直观地为学生了解中国节气与农耕文明提供机会,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创造了网络课堂文化课互动形式的多样性。

(二)整合在线分组与测试软件

线上教学需要网络平台,如何最大程度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去考虑。线上教学,教师无法像线下那样给学生展示汉字的书写以及及时性的板书的示范,因此对于教师或者教学单位而言,要主动去寻找有分屏设计的直播软件,方便学生可以一边板书一边浏览PPT播放的完整页面。那么在网络中文课堂中,因为不是面对面交流,所以教师无法及时做到整体班级的教学评估和及时互动。那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随机使用在线分组与测试软件,一些互动性的课堂环节就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去实现,如软件“瞩目”可以进行小组分类,教师可以自己选择分几个组、每个组多少人,教师可以随时进入每个组视察讨论情况并可以随时结束讨论。同时教师也可以编辑在线软件进行随堂测试,检测学习效果,实时监督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针对文化的不同层面或内容,学习者在跨文化交融过程的进度和难度也不同,因此在文化课教学时,除了要教授汉语文化知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播中国文化,那么教师可以将资源提前放入内部抖音或Tik Tok平台,让学生充分了解文化、感受氛围,或者也可以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去创建自己的汉语学习抖音号,指导学生自己主动去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三)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OMO课堂

以英国肯特大学网络中文课堂暑期课程为例,教师设计了“中华美食文化”专题教学,选择较为经典的《黄帝内经》中的“五谷、五果、五畜、五菜”设计导入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于饮食文化的兴趣。学生通过线上课的学习,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语言相结合,利用菜谱和地图,与教师一起探索中国传统的几大菜系背后的中华美食文化。通过教师精彩的授课,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热情。结合暑期网络中文课堂线上美食教学专题,英国肯特大学的线下中文教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下美食文化体验活动。为了让学生们切身感受中华美食,中文教师准备了手抓饼、麻婆豆腐、西红柿炒鸡蛋、酸辣土豆丝等中国菜。学生们也纷纷准备了自己最喜爱的菜品,英国学生准备了春卷,波兰学生准备了土豆饺子,伊拉克学生准备了西红柿馅饼。师生一边品尝美食,一边用中文交流并分享喜爱的中国菜。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OMO课堂,做到了将线上文化知识与线下实践体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网络中文课堂中体验感满满。

基金资助:二○二二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后疫情时代网络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22HZ1464

   

参考文献:

[1]崔希亮  2020 《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中文教学》  《世界中文教学》.

[2]梁霞等  2020  《新冠疫情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挑战与对策大家谈(下)》   《语言教学与研究》.

[3]薛维培等  2020  《留学生课程线上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4]巴丹、杨绪明  2021 《多元互动应是线上语言教学设计的重心》   《语言教学与研究》.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陈苗



【责任编辑:周伟】

0.2455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