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矿业经济政策也随之调整以适应和促进各个阶段的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矿业经济政策更加注重生态环保,矿业经济由粗放型转向科技创新环保型。绿色矿山建设、碳中和和碳达峰、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先进理念为矿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体系框架。在借鉴以往矿业经济政策经验和在“十四五”规划的指引下,要坚持以“放管服”引领矿业经济政策改革、加强矿业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政策创新。
关键词:改革开放 矿业经济政策 “放管服” 供给侧改革 政策创新
引言: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需要,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矿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我国的矿业经济政策演进是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相连的,所以“十四五”期间是我国矿业绿色发展转型的关键期。
一、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矿业经济政策的演进
(一)我国矿业经济政策体系的确立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和政府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政策开始规范化,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并将其纳入法制轨道。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加强了矿产资源勘查登记和开采审批管理,使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在法律层面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修正)》完善了资源补偿费缴纳的相关规定,依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也标志着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正式确立。
(二)我国矿业经济政策体系的发展
十四大和十五大的召开分别在融入市场经济和所有制改革层面,为矿业经济投资发展多元化提供了政策上的引领和保障。《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与《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管理办法》的出台,为加强探、采矿权转让市场化管理和维护矿权人合法权益,在其转让细则上做了更加详细的说明,促进矿业权转让更好的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深层次上强调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属性,从而进一步与企业的经营开采权相分离。国土资源部相继出台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和《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以最大限度地寻找矿产资源开发循环性效益、生态环保效益、民众利益的平衡点。
二、新时代以新发展观为导向的绿色矿山政策体系的扩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以新的发展观和发展理念为指向的绿色矿山建设。面对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资源枯竭问题、科研投入经费不足、资源开发可持续性问题等问题。党和政府根据历史和现实条件相继出台了若干政策。
(一)由粗放开采转向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开发
2017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旨在对绿色矿山建设起到指导性作用。而“绿色矿山”是指加强资源所在地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传统矿山经济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构建矿山经济、生态环境、人文道德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党和政府以绿色矿山转型作为资源可持续性、高效、科学利用的契机和载体。为确保转变矿业经济由粗放开采转向碳达峰、碳中合绿色开发,并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我国绿色矿山发展将碳达峰、碳中和融入发展的目标节点,强化以提高管理和科技水平从而降低碳排放理念。
(二)加快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
改革矿业权审批制度,降低企业成本,建全政策管理,补齐技术短板等。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方案从四个环节上提出改革措施。一是在矿业权出让收益环节。二是在矿业权占有环节。三是在矿产开发环节。四是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环节。《“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强调,一方面,加强矿产资源的集约化合理开发,要充分利用已有的采矿系统,加以升级和改造,在合理的技术路线前提下对主矿体及分支矿脉进行追索,做到对资源的节约和精细化利用。另一方面,找到生态保护和矿业经济的平衡点,向着绿色、科技、经济、可持续的标准发展。
综上所述,“十四五”期间我国的矿业政策向着资源开发节约化、产业发展低碳科技化、资源供给多元化、生态环境友好化、资源回收高效化、市场交易公平化、国际合作共赢化、矿产储备战略化发展。
(三)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业合作
“一带一路”无疑为我国和世界的矿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契机。为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话交流与资源开发合作。在国际合作方面,充分发挥各国在资源、资金、产业、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互补优势与合作潜力。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中国新时代发展主旋律,以“一带一路”矿业国际产能合作为切入点构建利益共同体。在多方努力下,2023年1-3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由此可见,我国在国内外实行的矿业经济政策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依然能行之有效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矿业经济政策演进的基本经验
(一)以“放、管、服”引领矿业经济政策改革
以“放、管、服”引领矿业经济政策改革。就是要精简矿业行政审批程序,权力下放,管理制度根据地区矿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有所创新提高,因地制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矿业经济政策服务高效廉洁,营造公平的运营环境。这是也党的十八大后提高政策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放、管、服”减少复杂矿权手续弥补监管缺失,兼顾生态、环保、安全等的同时,提高矿业生产效益,优化了矿业营商环境。“放”出的是精简便捷,“管”出的是高效廉洁,“服”出的是优化共赢,并且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二)加强矿业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矿业经济面临全球矿业经济萧条的大背景,要加以经济政策促进产业升级,走出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出不足、资源利用不充分的困局,矿业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第一,以去低端产能为契机助力高端矿物产品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要整合兼并或关停小、散、乱矿权,将区域矿权集中经营管理、统筹规划、整体治理。提高综合利用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导行业向集约、精细、高端、提质增效的方向发展。第二,加强紧缺资源的战略储备,防范资源国际垄断。第三,遵循价值规律的同时,利用宏观调控优化矿产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三)我国矿业经济政策演进的内生动力:政策创新
矿业经济的发展是一项涉及部门、行业、领域众多的系统工程。因此,党和政府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内外经济状况和行业部门之间协调关系,加强政策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个环节在创造资源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上的政策创新,都是对矿山经济体系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十四五”时期,必须以政策创新为引领、以发展绿色矿山为契机、以生态环保为理念,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带动相关企业科技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工艺创新等一系列创新驱动型绿色矿山产业链发展,促进矿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64.
[2]国家统计局.2023年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Z].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思野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