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市场监管局在电梯安全监管中,始终坚持以安全为核心,以“四以四提升”为抓手,加强隐患排查、持续深化改革、推进智慧监管、强化安全共治,电梯安全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监管效能与安全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一、以问题为导向,提升排查治理隐患质效。太原市现有在用电梯 41009台,存量大、增速快、老化多。同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使用单位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维保市场无序竞争、服务不到位;电梯基数增加迅速、检验检测不到位;监管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为有效应对上述问题,提升隐患排查治理效果,太原市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第三方检验机构开展电梯安全抽检,安全隐患治理取得明显效果。与以往监督检查相比较:一是承检单位为第三方检验机构,可以避免当地政府干预,更能客观反映区域电梯安全管理情况;二是抽检人员隶属第三方检验机构,更能公正真实地反映电梯安全状况;三是抽检人员专业能力强,不仅能发现管理方面的问题,还能找出设备本体存在的安全隐患,如电气安全回路被短接、电气安全装置失效等;四是抽检的同时也对使用和维保单位进行综合考评,为业主选择优秀单位提供参考依据,倒逼使用及维保单位提升质量、优化服务。
二、以改革为契机,提升电梯检验维保水平。太原市确定为改革试点以来,积极推进改革事项落地见效。一是重点推进检验检测改革。出台《太原市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第一批确定10家电梯检测机构在全市开展电梯检测工作。制定太原市电梯检测工作规则,强化退出机制和检测全过程可追溯机制的实施,开展电梯检测机构全覆盖检查,检测行为得到逐渐规范,检测质量得到持续提升。二是加快推进按需维保改革。针对按需维保就是减少维保次数、改变维保周期就会降低维保质量等对按需维保改革的错误理解,持续加大改革宣传力度,积极制定统一标准,厘清各方责任要求,畅通按需维保情况的跟踪反馈渠道,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按需维保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凸显,维保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三、以信息化为引领,提升电梯安全监管效能。以建设和完善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为载体,不断推进电梯监管智能化。一是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升。2022年以来,平台共处置电梯应急事件3907起,解救被困乘客6084人,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7.7分钟,现场救援平均用时6.8分钟,以最安全、最快速、最科学的方式,最大程度地保障了被困人员的安全。二是监管和维保的有效性明显提升。平台已录入电梯35682台、使用单位3072家、维保单位237家。平台通过对电梯运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及时发现高风险电梯并通知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做到提前提示警醒,定期将电梯运行报告推送至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提升了监管准确性、有效性。三是电梯的智能和便利化明显提升。全市已有3000台电梯接入智慧救援物联终端服务,当轿厢紧急报警装置无人响应时,报警信息会自动发送到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平台利用大数据归集推送原理,实现自动应答和自助派单,及时通知救援人员进行救援,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安全乘梯、放心乘梯。
四、以联动为基底,提升电梯安全共治合力。一是加强法治建设。修订《太原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出台《太原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太原市电梯安全评估管理措施(试行)》,制定《电梯检测工作规则》等规范性文件,保障电梯安全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二是政府综合治理。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基层政府作用,协调有关部门,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使“三无电梯”难题得到有效缓解。三是行业协会自律。指导成立太原市特种设备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协会成为电梯行业发展的推手、监管部门的助手、宣贯法律法规的帮手,太原市也逐步形成监管部门、电梯企业、行业协会“三驾马车”共同发力、互相协作的安全工作模式。2022年共开展电梯安全宣传21场、应急演练13场,组织“电梯维护保养工作质量提升”线上微课4期、线下培训单位188家,在公众号、视频号等自媒体平台发布安全宣传420余篇、视频97个,营造了良好的电梯安全共治氛围。
作者单位:太原市市场监管局
马叶舟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