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够做到在严肃的政治集会上采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他制定的法律,并且和颜悦色地将威严的法律简明扼要地宣讲出来。
1.
十三世纪初叶是一个崇尚武力的时代,这个时代的风气与成吉思汗有关。不过,成吉思汗,真的如毛泽东诗曰———只识弯弓射大雕———那样简单吗?
在蒙古统一之前,蒙古族并没有文字。因而,他们没有制定什么成文法,直到成吉思汗的时候,也只能依靠“札撒”来统治整个蒙古。
所谓“札撒”,就是指军令和军法。在蒙古文字尚未诞生之前,蒙古族内部当然也有自己的规矩、体制和道理,这些例制是贵族和可汗们制定的。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这些例制逐渐为人们所接纳,形成了人人遵守的习惯法。成吉思汗根据战争的需要制定了完善而又严峻的札撒,对于那些触犯军法者决不轻饶。譬如,在进攻塔塔儿人之前,他曾经发布过一道军令:获胜之后,不允许部下私吞财物。结果还是有人我行我素,在战场上消极地对敌作战,带头抢劫财物。成吉思汗毫不留情地没收了这些人的财产。在此次战役中,成吉思汗的庶弟在战前透露了军机,导致蒙古大军伤亡惨重,成吉思汗就下令取消了庶弟的议事权和旁听权。
在蒙古诞生之前的战争岁月里,成吉思汗设立了一个新的职务,即大断事官(蒙语称“也可札鲁忽赤”),以监督和协调不断扩大的行政体制的活动。他选择了自己收养的塔塔儿弃婴失吉忽秃忽来担当此任。大断事官的职责多种多样:划分并分配属民,即决定怎样把属民分配给各军事单位与汗室;审判所有的恶人,且被授予掌握犯人生杀的大权。同时,大断事官被指令制定并维护一部“青册”,记录所有的司法决议,包括成吉思汗本人的法律训言(札撒),以用作将来司法判决的判例,而所有有关部众分配的事例也记载其中。它实质上是一个融法典与人口登记为一体的混合物,是蒙古成文法的模型。在蒙古文产生之后,便在这个“青册”的基础上诞生了蒙古族的第一部成文法———《札撒大法》。
书写在羊皮上的《扎撒大法》具有非凡的意义,实用性很强。它使得草原部落各安其位,官吏各司其职,所谓“智者勇者为统讲,捷者巧者使掌后营,愚者贱者亦授以执鞭之役,迁就畜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使得草原上不同部族间的喋血成为历史。而建国之初就设置的大断事官以及相关机构,则为《札撒大法》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2.
《札撒大法》颁布于蒙古人西征花剌子模之前。成吉思汗为了保证这部法律的顺利实施,下令要求蒙古儿童学习畏兀儿文,并用畏兀儿文将有关的札撒和律令记载在卷帙上,秘密保存在首宗王的库藏中。每逢新汗登基,大军调动,或者诸王集会共商国是和朝政,他们就会将这些卷帙拿出来,依照上面的话行事,并且按照规定的方式部署军队,进行战争。不过,这些札撒和律令的形成既没有劳心费神地去查阅资料文献,也没有刻意去遵循传统,而是成吉思汗个人领悟的结果。换言之,与其说成吉思汗所创制的《札撒大法》是一部制定法,毋宁说它是在蒙古大军征战过程中形成的,是对蒙古人生活方式的鲜活写照。
草原的战争是残酷的,在蒙古草原复杂险恶的环境里,任何一场战争的失败都有可能导致一个政权乃至一个氏族、部族的衰败和灭亡,因此,每一场战争都必须认真对待。在《札撒大法》中,几乎全部是适应这种马背生活的条文,成吉思汗希望人们能够全副武装地做好一切战争的准备。
譬如,1216年,成吉思汗打算出征蔑儿乞部落,此年公布了著名的《铁车敕令》,这是他为新组建的铁车军公布的法令。所谓“铁车军”就是配置了铁车的军队。在大车上牢固地钉上铁钉后,铁车在石头中行走时就更加耐磨,这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铁车敕令》就是一系列关于力追穷寇、将逃敌斩草除根的命令。
敕令中说:“火都(蔑儿乞部落首领之子)等人不甘失败,势力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还拒绝投降,顽固不化,临阵逃脱的时候还回头射了几箭,这是对我们仇恨到了极致的表现。现在他们实力单薄,已经成了带套的野马、中箭的伤鹿,只要能够乘胜追击,就一定能够捉到他们。为此我特地打造了铁车,命令你们率军远征,你们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圆满地完成使命。”
成吉思汗还对远征军首领说:“你这次远征,山高水长,一定要爱惜马匹、节省行粮,以免出现粮尽马乏的危险;路上不要轻易打猎,因为打猎会耽误行军的时间,即便要打猎补充军粮,也要斟酌三思;行军时候要节省马力,爱惜战士的体力。若有违反号令的,我认识的交给我处理,我不认识的由你定夺。你要谨慎行事,如果能够捉到脱脱(蔑儿乞部落首领)的几个儿子,就地处死,免得中途逃走了。”
为了鼓舞士气,成吉思汗还讲述了自己儿时的经历:“我小时候,被蔑儿乞人穷追不舍,他们将不儿罕山绕了三遭,使得我险些遭难。这些与我有深仇大恨的人,现在又狂言要报复我了,这还了得?我派你们追到极处,直到将仇报了为止,你们要有不报此仇誓不罢休的决心。这次我虽然不能同你们一起远征,但是我却时刻牵挂你们。我虽然不能看见你们,但是你们仍然如同在我眼前,你们虽然远在天边,但是却犹如近在我身旁。你们经常这样想一想,就可以得到上天的保护,得到无穷无尽的力量。”
3.
成吉思汗是马背上英雄,也是高明的政治家。为了贯彻法律,他规定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们必须在每年的年初和年终聆听自己的训诫。实际上是亲自向王国内的各级长官们宣讲法律,宣讲由他亲自订立的法律,这成了每年大蒙古国所开展的最高级别的政治活动。乃至于形成了一个传统,每当讲法律训诫之日,任何人都必须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按时到位,听从训诫。成吉思汗以是否到会、是否准时到会来考察部下的忠诚,如果没有按时到会的人,他就立即免去其职位。
成吉思汗的普法十分注重语言的通俗性,他能够做到在严肃的政治集会上采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他制定的法律,并且和颜悦色地将威严的法律简明扼要地宣讲出来。
有一次,他在解释一条法律的时候说:“如果他们住在自己的营盘里不听训诫,就会像石头沉没在深水中,箭射在芦苇丛中一般,消逝得无影无踪,而这样的人是不合适做首长的。”蒙古史典《史集》中记载了成吉思汗的许多普法言论,简洁而漂亮,就像格言一样,比如“居民应像牛犊般驯顺,战时投入战斗应像扑向野禽的饿鹰”。
1277年夏,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时坠马受伤,身体迅速衰弱,不久即得了一种热病。他预感到这是一种不治之症,就命令孩子们来到身边,对他们进行最后的教诲。
成吉思汗说:“我的死日已近。我为了你们,在主的威力和长生天的佑助下,征服和开创了一个辽阔的国家,从这个国家的中央向各方走去,都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现在,我对你们立下如此遗言:你们要过富足满意的生活,享受掌大权的快乐,必须齐心协力抵御外敌,尊崇朋友!你们需要有人保卫国威和地位,支持这一坚实的宝座。如果我的儿子们个个都想称汗,想当帝王,互不相让,岂不是像一头蛇和多头蛇的故事吗?国家必将大难临头啊!”
孩子们听完父王的一番肺腑之言,想起了父王常常讲述给他们听的关于多头蛇和一头蛇的故事:一天夜晚,天气酷寒,多头蛇的几个头都想爬进洞去,但是彼此各不相让,结果冻死了;而一头蛇则爬进洞去,抵御了严寒。
成吉思汗接着告诫:“你们如果想过安乐和幸福的生活,享受权力和富贵的果实,那么你们就必须听从我的意见,让窝阔台继承我的王位,因为他雄才大略,足智多谋,在你们当中尤其出众。我想让他出谋划策,统帅军队和百姓,保卫帝国之疆土,因此我立他为汗位继承人,把帝国的权柄交给他的勇略和胆识。”
为了防止儿子们在他死后变卦,成吉思汗再次要求他们当场表态。儿子们一个个发誓完毕,成吉思汗说:“我死后你们要承认窝阔台为汗,把他的话当作肉体的灵魂,不许更改今天当着我的面决定的事情,更不许违反我的法令。”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赵明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