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河津市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覆盖范围广、组建管理难、流动性大等难题,坚持党建赋能,加速度聚“新”,加温度暖“新”,加力度联“新”,不断建强“组织圈”、织密“服务圈”、融入“治理圈”,凝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基层治理红色动能。
加速度聚“新”,建强“组织圈”
健全机制扣紧责任链条。构建组织部门(两新工委)牵头抓总,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网信办等行业管理部门纵向推动、园区等聚集区横向拓展、街道社区兜底管理的工作体系,凝聚起共抓党建合力。分类施策推动组织覆盖。持续加强新就业群体集聚的园区、街区摸排力度,按照“规模清、底数清、运营清、党员清、组建清、群团清”,摸排网信、外卖送餐、快递、物流等行业企业55个,组建党组织7个。典型引领提升品牌效应。深入开展新业态党建品牌提升行动,在阳光集团、宏达集团等龙头企业率先打造示范点,持续深化“典型引路·先锋领行”品牌效应,带动新兴领域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探索。
加温度暖“新”,织密“服务圈”
整合资源建优服务网点。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龙都村镇银行网点等,整合发布一批“红色驿站”站点,推行“5+X”服务,即免费为外卖员、快递小哥提供临时休息、手机充电、应急药品、饮水就餐、学习交流五项标准化服务和“X”项个性化服务,构筑“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的“暖心港湾”。精准赋能防范安全风险。依托河津市交通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组织开展“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安全文明行”等主题活动,加强运输行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有效提升物流司机应对安全风险能力。搭建平台赋能思想提升。积极适应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普遍“触网”“上网”“用网”的特点,大力推广“暖新e家”学习平台,鼓励新就业群体利用接单空隙、“班前10分钟”等碎片化时间在线学习。目前,已注册“暖新e家”1118人。
加力度联“新”,融入“治理圈”
探索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流动旗帜进网格。依托快递小哥、外卖员工作时间弹性大,熟悉城市街道等工作特性,引导18名优秀快递小哥、外卖员担任兼职网格员,参与隐患排查、环境整治等基层治理工作,推动“小哥”融入社区网格,参与基层治理。筑牢生活“避风港”。畅通诉求表达机制,多渠道、常态化征集新就业群体人员的意见诉求,针对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充分发挥党组织互联互通作用,多部门主动会商研究解决,有效增进这一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化身基层“观察员”。搭建基层治理参与渠道,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志愿微积分”“社情民意直通车”等活动,建立问题“上报—处置—反馈—激励”机制,让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的流动“哨兵”、移动“探头”,营造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的良好氛围,全力推动基层治理“沉底到边”。 河讯
【责任编辑: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