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4名医护人员随全省援沪医疗队赴上海抗击疫情。他们闻令而动、向险而行,发扬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肩负着完成医疗救治的使命,坚守在一线,用热血和青春书写属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抗疫最强音”。
我的青春不平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年轻的中医师,我积极响应号召,随山西省援沪医疗队,踏上了驰援上海的抗疫之路。
同事们都说“你家孩子还小,你爱人还生病,你走了他们怎么办?”虽然也有过迟疑,也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是没有“大家”,哪来的“小家”,正因如此,他们才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作为一名青年医生,必然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未经磨砺,怎能成长。防护服的“密不透风”总会使人闷热烦燥,但浑身的汗水亦不能浇灭我工作的激情。
工作中,我充分发挥自身所学,对重症,危重症患者做到一人一方一策,甚至一天一方;遇到疑难,长期未能转阴患者,及时申请专家会诊,有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名医指导,与中医组专家团队精诚协作,共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做到“因人制宜”。
曾有一位康复出院的患者激动地说:“虽然我不知道你的样子,但你是我心中最热情的大白!欢迎常来上海!”患者的认可,是对每一位抗疫战士的肯定。 王盛隆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4月26日,我和我的队友们一起踏上了支援上海的征程。在经过短暂与忙碌的培训之后,我们各自奔赴了新的工作岗位。每天都不停地穿梭在各个病房之间,时刻关注着病患的症状和他们的状态。对于患者的各项指标,及时向上级指挥部汇报。
等新岗位的患者情况稳定后,我和战友又转战到别的地方。当再次面对新环境,我顾不得许多,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和队友们一起奋战。孙彩芬
只要祖国需要
我们义不容辞!
2020年,支援湖北未能成行,这次去上海抗疫一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倍感肩上责任重大。?“一定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平安回来!”临行前家人和朋友的嘱托还声声在耳,不觉间,来上海支援已近一个月。
经过严格的院感培训后,便立刻投入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除了查收病人以外,我还负责了套管针灸及穴位推拿,解释病情等工作,细碎而繁琐。
防护服憋闷难当,连续工作几小时后,人完全处于脱水状态,但看到患者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那一刻仿佛又有了力量。
在这里,患者们不仅需要得到身体上的照顾,更多的是焦虑情绪的安抚。尤其是儿童患者,小朋友即便有家长陪同,刚进来时也是极其不安的,我会特别关注他们,治疗后每一句童声童语的“谢谢”,我都会对他们说声“加油!”,也是对我抗疫工作的一种激励。
5月13日,根据抗疫指挥部安排,我被调往医院老年重症病区,负责新冠肺炎重症老年患者的治疗。由于不吃不喝几个小时,我经历了几次低血糖,但看到重症患者们能平安走出医院,那一刻,才觉得一切的努力都值得! 李王杏安
我们逆风而来
不负青春,不留遗憾!
4月26日,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4名医务人员整装待发,随山西省医疗队出征,助力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很荣幸,我是其中的一员。
从抵沪的那一刻起,队员们就迅速进入战“疫”状态。面对新的工作岗位,我快速熟悉环境、顺利交接,有序开展了相关工作。
我负责医疗和院感工作,直到自己承担起这项工作后,才更深刻体会到院感工作的重要性,是整个团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医疗工作结束后,院感团队还要去检查监督,记录,上报各项院感工作。
刚开始上岗工作时,有队员穿脱防护服不过关,我就陪着她一直练习,直到队员穿脱防护服合格为止。每天都不停地给队员们宣教各种院感相关内容,组织大家学习院感防护知识,加强大家的院感防控意识,让大家紧绷住这根弦,不能放松,因为我们是一个整体,不能让一个人掉队。
在治疗工作中,很多患者都感到焦虑,我会耐心和她聊天,使她平复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对于年老患者,我们每天都要去了解她们的饮食状况,营养是否跟得上;在病房工作中,一人一方,中西医结合,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刘丽霞
【责任编辑 王大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