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是农业大县,更是文化大县。
臧寨乡犹如应县的一颗璀璨明珠,她镶嵌在世界著名木塔(佛宫寺释迦塔)的北端,西依黄花岭,东临桑干河,北与怀仁接壤。全乡有25个行政村,6695户,24321人。
这里,土地广阔,人杰地灵,是应县川区乡镇面积最大的乡。国土面积193.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万亩。
一方水土,养一方的人。近日,就臧寨乡如何发挥优势,走出品牌农业新路,记者对该乡党委书记郝建平进行了专访。
以党建文化为引领,
干出群众满意的事
郝建平认为:“要想抓好全乡各项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把‘党建领航工程’作为党建工作的主要抓手,将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深度融合。以此达到,抓好党建促发展,抓好党建惠民生。”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在于行动。臧寨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把工作业绩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围绕“一强五新”发展目标,开展了“抓党建、强堡垒、树标杆、争作为”为活动载体的支部创新,党员创业的“双创”活动。一是宣传学习弘扬“右玉精神”,利用广播、微信等多种载体,依托各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组成宣讲小分队开展“右玉精神”进街巷、进地头活动,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办学习“右玉精神”读书班,全乡每年组织乡村党员干部开展数次集体学习、参观学习与“三会一课”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传承践行右玉精神。二是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主题党日,开展爱我臧寨、建我家乡的“三办事”活动,以党委办大事,支部办事实,党员办好事为主题,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我带头活动。全面铺开“大扫除、大清理、大整治、大提升”四大行动,重点打造萧寨等县定5个示范村,薛家营等5个提档升级村,成为塞外特色的“四美三宜”新农村。
郝建平坦言:“今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与干旱的双重压力,如何达到疫情防控与春耕生产同步抓,一直是臧寨乡党委政府考虑的重点工作之一。”
为此,该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人要沉下去,事要扛起来。进村入户开展“五做五送”活动,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忧,在全乡营造“不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良好氛围,既出力又出彩,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切实带领群众发挥好第一道防线作用。在打好新冠肺炎阻击战的同时,把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先后有2个农村支部完成升级改造,有8个支部成为示范型支部,12个支部成为建设型支部。坚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早谋划、早行动,教育引导村民促进疫情防控与春耕生产工作有序开展,顺利组织各村完成春耕播种,完成永定河流域桑干河治理工程征地15村900亩,干出了群众满意的新业绩。
以产业调整为抓手,
因地制宜谋发展
郝建平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地方父母官,深刻体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的深刻含义。百姓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以诚信为根质。”
所以,臧寨乡结合粮食大乡优势,在年初工作会议上就规划出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
一是壮大杂粮产业,走出品牌农业新路。依托全省富硒谷子实验基地合盛堡乡的有利条件,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在西部三岭一庄4个村重点开发富硒谷子,今年试种2600亩,现在庄稼长势喜人,预估亩产达到1000斤,收入4000元,比玉米增收2800元。
二是壮大特色产业,走出“粮经”并举新路。在应怀路两侧北部温家坊等5个村,发展玉米套种柴胡小药材。在温家坊村投资30万元成立了春缘药材种植合作社,推广试种 300亩,打破了多年来玉米单一种植结构,推进北部区域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并举发展。
三是壮大物流产业,走出马路经济新路。以天津港经纬通达物流园区为依托,推进南大路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火车站、大运、荣乌高速、左沙、应怀省道以及建陶建材企业,大力扶持发展交通物流业,带动运输业和三产业的不断扩大,延伸产业链条,依托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包装、运输、修配、商贸等服务业,实现共同发展,互惠共赢。
家有梧桐树,不愁引凤来。该乡把推进重点项目走上快车道作为强强联合的举措之一。今年以来,相继又有投资5.2亿元的中洁华盛洁净能源、江河洁净煤等7家企业入住落户。并完成了永定河流域桑干河治理工程的土地征收和施工协调,保证了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完成了经济开发区北区土地储备 1000亩、实施了帖庄、张家营两个村1.3万亩土地平田整理项目。
以民生工程为重点,
决战脱贫攻坚
“其实脱贫攻坚,关键的目标是在民生问题,还有就是人的生活问题以及农业问题。”在谈到脱贫攻坚时郝建平如是说。
一直以来,臧寨乡把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持之以恒落实“四个不摘”(脱贫不摘政策、脱贫不摘帮扶、脱贫不摘责任、脱贫不摘监管)“四个不变”(工作力度不变、资金投入不变、政策支持不变、帮扶措施不变)重大要求。坚持精准“扶贫”和防范“返贫”双管齐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推动产业脱贫、健康脱贫、金融扶贫等各项扶贫政策落地见效,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建立脱贫长效机制,防止返贫。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该党委、政府坚持扶贫工作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大家认为,要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贫致富,治本之策还是要靠发展。只有通过抓住产业促发展,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激发贫困群众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提供重要支撑。 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立足产业脱贫的发展思路,成立了应县存权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生态养鸡项目,年户增收入3000多元。
同时,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大力培育以合作社为龙头,吸纳贫困户参与的扶贫产业基地,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扶贫就业创业,实现自主脱贫。以帖庄村为示范,由支部书记牵头,组合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坚持精准“扶贫”和防范“返贫”双管齐下,进一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建立脱贫长效机制,继续拓宽帮扶项目,为贫困户脱贫创造更多条件,组织有剩余劳动力的贫困户前往示范园区、建材建陶企业进厂务工增加收入。坚持不让一人掉队,确保全乡242户527名贫困人口同全县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
针对下一步工作,郝建平表示:“臧寨乡党委一班人要勤学习,强修养,努力造就党性强、作风硬、思想深、立场定的基本素质,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实践党的宗旨,做好全乡工作。一是继续抓好杂粮产业的产中产后管理,做好试验示范,培育优质品牌;二是继续抓好特色产业,依托春缘药材种植合作社,进行引导示范,抓好田间管理和产后销售,推进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并举发展。三是继续抓好生态产业,以永定河流域桑干治理工程为抓手,沿河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观光旅游带,兴办农家乐,实现生态宜居宜游。四是继续推进项目建设,加快产业创新发展。五是继续推进脱贫攻坚,全面保障决战决胜。六是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增强民生福祉。”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臧寨乡党委政府将把基层党建工作与振兴乡村紧密结合,当好人们的好公仆,努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郑福娥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