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创新带动贫困农民模式,做精产业帮扶,依托龙头带领周边农户“牵着奶牛奔小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先后被认定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山西省模范单位、中国奶业脊梁企业、以乳扶贫先进单位、百企业千村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
该公司是一家以牛奶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创立40多年来,古城人始终坚守自己就是“农民”的定位,传承积累、创新推广种草、养牛的宝贵经验、科学办法,逐步形成建立起了一套从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粪污还田处理的全产业链有机协调发展的闭环,在自身不断壮大的同时带领周边农户走上了种草、养牛的脱贫致富之路。
每一次都能在改革潮头涌立之际蜕变化蝶的古城乳业,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更重要的是能紧跟时代脉博、砥砺前行。从上世纪80年代初,古城乳业就开始采取提供犊牛、担保贷款、技术指导的方式引导扶持周边的农户发展庭院养殖,为山阴成为“农区奶牛养殖第一大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末,又率先投资在山阴县兴建了32座自动挤奶站,开始了“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规范化模式,此举根治了人为的原料奶掺假问题。进入新世纪,在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专业化养殖大潮的推动下全产业链布局,通过自建示范牧场、引导种植紫花苜蓿、青贮玉米、发展饲料加工、短途运输等多结点带动,让更多的农户分享到了奶业发展的红利。
参与精准帮扶以来,该公司在自强上下功夫、在精准上做文章,只有把奶业的龙头做强才能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才有可能为更多的贫困人口提供相适宜的帮扶措施,为此从2016年开始,公司除了高质量完成市县安排的企业精准帮扶任务外,立足奶业全产业链在自强上下功夫,在因户施策、一户一策上做文章,一是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带动模式,通过扶持种养大户、合作社发展奶牛养殖、牧草种植、加工,通过他们接力二传带动,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务工的形式在家门口受益、脱贫。
近年来,借力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在川区发展集中连片的紫花苜蓿、甜高粱、青贮玉米等高蛋白、高糖分优质牧草种植,通过自建3000亩苜蓿种植示范基地的带动,现已带动发展紫花苜蓿种植超过1万亩、青贮玉米、甜高粱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针对山阴县山区乡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比例较大的情况,公司先后尝试发展燕麦草和饲料燕麦种植基地,在玉井镇吴家坪村试种一年后开始小范围推广,受益贫困户200余户,牧草种植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2300多元;二是以固定分红的方式吸收玉井镇、薛圐圙乡、后所乡、张家庄乡的184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到古城乳业的扶贫项目建设中,按年以8%的收益分配红利,691户贫困户、1875口贫困人口人均受益923元;三是就业帮扶,公司的生产、销售系统尽最大限度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帮扶,古城乳业累计为周边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入2万多元。从2016年开始,对口帮扶古城镇15个村的贫困户中抽调34名贫困劳动力成立了山阴县朋齐卫生清洁队,由古城乳业每年支付劳动报酬36万元,每人月均收入880元,为古城镇提供垃圾清运服务。今年受疫情影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到影响,在政府及人力资源部门的协调下,公司已新增完成了24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帮扶,平均工资不低于每人每月2600元。将于6月中旬投运的半道地5000头奶牛场扶贫车间能新增解决40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四是以提供担保的方式为82户贫困户贷款410万元,投入到山阴县明亮奶牛养殖合作社、山阴县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用于发展草牧业,这样贫困户就可以不用花自己的一分钱就可以实现年增收5000至8000元的帮扶收益。
赵建德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