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怀仁市新家园乡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创建出全省文明示范乡镇。突出以北铺村产业文化为内涵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农旅结合,建设美丽乡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美,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逐步提高。图为在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群众排练集体广场舞。
品读“新家园”三个字,眼前立刻浮现出: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生活传佳话的美丽乡村画面。
在塞北朔州,新家园乡坐落在怀仁市城西南15公里处。耕地面积61.33平方公里,总辖18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 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是一个工业、农业、服务业、旅游业协调发展同步推进的新型集镇。面对今年疫情与干旱的双重压力,就该乡如何进一步开展各项工作,记者对新家园乡党委书记张贵荣进行了专访。
稳定“三农”重点工作,努力改善民生
国以民为主,民以衣食为本。新家园乡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地稳定“三农”工作局势。
张贵荣认为:“解决农民增收增长缓慢的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为此,新家园镇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早已把拓宽产业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摆上重要日程。
首先,保障粮食生产。面对长时间的旱情,党委一班人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抗旱保苗工程,打机井5眼,扩大水浇地1500亩。粮食作物77092亩,蔬菜播种面积达到 4186 亩。同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果蔬设施农业,在路庄日光温室大棚栽植油桃、樱桃,单棚年纯收入达10万元。在北铺村投资1000万元,实施高标准全钢结构大棚工程,占地210亩,计划建暖棚55个,冷棚15个,目前已完成6个暖棚、20个冷棚。在推进农业观光园和生态采摘园建设上,成为当地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亮点,目标是成为全国绿色产品基地。
最大限度地利用一方水土,形成一方特色。以疏通用工用人渠道为抓手,组织全乡3000多个劳力在陶瓷厂打工,仅上半年收入达到6300余万元。
在脱贫攻坚方面。新家园乡按照“一把手交办、人盯人落实、高质量整改”的要求,开展乡党委书记走遍所有贫困户活动,进一步了解了实情;在原来的基础上完成3户贫困户光伏安装任务,完成1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完成460户村民危房改造任务,改善人居环境;对1932户2011人低保对象进行全面复审,达到应保尽保;完成天然气进村入企主管道58公里,为5264户农民安装天然气,兑现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贴85.4万元,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同时,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劳务、畜牧养殖业,在赵麻寨村实施伊珍农牧专业合作社养牛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养牛1000头,进一步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贫困人口与全镇人民同步步入小康社会。
大处着眼强素质,小处着手建乡村
在新家园乡党委政府的谋划下,全镇广大农村家庭积极参与家庭环境卫生整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绿化房前屋后等活动,努力实现“家里门外净起来、房前屋后绿起来、庭院环境美起来”。
张贵荣说:“只有‘小家’美,‘大家’才能真正美起来。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人居环境上档升级,促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让新家园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为新家园乡爱国卫生运动蹚出一条新路。”
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采取非常之措,扎实开展“爱国卫生季”活动,推动乡村面貌更加亮丽整洁。全乡上马劳力3500个,出动机械120台(部),掀起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高潮。坚持以“治”为重点,以“建”为目标,以“管”为保障,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整治过程中,新家园乡按照省市扎实推进“厕所革命”要求,生活垃圾治理行动,实行了垃圾分类处理,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模式,创造了一个个无垃圾的村庄。目前,18个村共清理垃圾23000方,清理四堆4200个,拆除违建3800平方米,完成改厕1200户,绿化栽树22000处,着力补齐环境治理短板。同时,全力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创建出全省文明示范乡镇。目前,共建成三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在建一个,正在规划中一个。“新家园”“路庄”“赵麻寨”已陆续成为新家园乡的农村名片,不仅大大提高了乡村人居环境品质,也为当地发展注入了活力与生机。
未雨绸缪补短板,打造农业品牌
“找差距、补短板、谋发展”便成为新家园乡的又一项重点工作。以一把手为主要牵头人,结合全镇实际,寻找差距,弥补短板,谋求发展的高潮在新家园镇迅速掀起。
张贵荣坦言:“上半年,我乡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当前‘三农’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农业的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滞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小;疫情的发生,给‘三农’工作带来不利因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实体经济质量效益不高,传统产业不强,新兴产业比重不大;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的任务十分艰巨。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新家园乡以创新驱动为抓手,全力以赴发展“特优”农业,打造农业品牌,不断壮大富民产业。
一是以北铺村为突破口,加快建设进度,按期完成北铺村70个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任务。在北铺村新发展集种养、采摘、观光和乡村美食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1个。整合山西仁丰农产品有限公司现代农业资源,改造扩建50个日光经济林大棚,栽植樱桃、油桃,试种布朗,提升全国绿色产品基地品位。
二是以赵麻寨文亮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辐射带动,推广农业机械作业新技术,使全乡的8000多亩农作物全部实现机械化。统筹抓好优质农产品供给,按照“山种杂粮川种菜”的总体思路,布局建设一批产业园、示范区和生产基地,打造尚希庄、路庄村万亩露地蔬菜基地,打造小峪口、赵麻寨5000亩杂粮种植基地,打造北铺、北辛村千亩瓜菜基地。三是以引进外资项目为重点,引进大同大学农业科技新成果,在路庄试种大棚羊肚菌,填补农产品空缺。强弱项、补短板,打造农业产业品牌。采取“公司+农户”的方法,发展1个粮食深加工企业。采取干部带头、骨干示范的方法,发展电商100户,靠网络销售本乡的农副产品。
截至目前,各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并基本形成规模。打造“有颜值、有产业、有乡愁”的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是新家园镇上下一心的追求与责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郑福娥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