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国恒)近年来,忻州市农业农村局抓住了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市场化引领,用“保值增值高效高质”促进农业发展步入新时代快车道。在传统种植上发展,在发展规模上创新,在创新意识上布局,一直做实、做深、做细粮食这篇大文章。
地处山西省中北部的忻州市,它的气候区位决定着发展广度,资源秉性展现着创新深度。作为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生态区,该市因地制宜发展,通过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粮经饲结构更趋合理化。
去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737万亩,其中杂粮种植面积达到368万亩,成为全国唯一整市推进以杂粮全品类创建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今年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旱情的影响,粮食种植面积仍然稳定在639万亩,产量达到38亿斤。
立足“中粮”主产区,整体推进战略布局。该市依托合作社、家庭农场为经营主体,龙头销售企业为带动,拉动农户种植为基本单位,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产业化的格局。北方“中粮” 的地位在全省发挥着重要作用,凸显其独特优势。
强化品牌打造,创立品牌立市。该市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优”的农产品上保质量保绿色,在“特”字上树立品牌,立足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位稳住了粮。同时,在杂粮、红芸豆、藜麦、亚麻油籽、甜糯玉米、甘甜红薯五个品种上创品牌,获得了“一都五乡”国字号认证,推动打造“忻州杂粮”区域公用品牌。以县创建区域品牌 “扩展了粮”。通过创建“静乐生活、五台斋选、芦芽山珍、汾河印象、滹源味道”等区域品牌,建立起区域公用品牌运用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引领效应。全市“三品一标”有效认证总数发展到951个,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
集群发展凸起,强产兴业扩面。以有机旱作农业为标杆,实施“八大工程”带动,推动构建产业、技术、标准、经营、保障“五大体系”,整建制开展“1市1县14片”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创建。全市绿色食品产地面积达103.29万亩,有机农产品产地面积达1.34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较去年增长96%。
目前,该市发展“中粮”进入快车道,推进建成两大平台、六大体系,形成以忻州为核心、集散全省、辐射华北的杂粮出口交易平台,积极打造全国杂粮出口交易中心、产品集散中心和价格交易平台。
【责任编辑: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