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中如,1937年5月参加红军,今年98岁。”2017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几位老红军战士受邀前往与大家一起过年,当第二位老英雄带着朴实纯正的原平口音,向亿万观众做自我介绍后,他的家乡原平随即为之沸腾。
红军老战士张中如有怎样的故事?2月14日,记者走进了他的家乡原平市后沙城村。
1 春晚亮相 家乡瞬间沸腾
2月14日,记者来到后沙城村西楼门韩海英家,谈起张中如上春晚的事儿,她依然一脸欣慰。
韩海英说,她是张中如的侄儿媳妇,近两年内一直在北京帮忙照顾张中如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伴儿,腊月初八刚刚返乡。1月27日除夕夜,他们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当听到央视主持人朱军在节目里说:“英雄是时代的辉煌、历史的记忆;英雄是国家的荣耀、民族的偶像。所以在这合家团聚的美好夜晚,让我们在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陪英雄一起过年。在这里我们也要向所有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老红军老战士老英雄老前辈老同志表达我们最由衷的敬意……”时,突然看到居住在北京的二伯伯张中如亮相春晚,她连忙指着画面,兴奋地和孩子们说:“快看,快看,你二爷爷上春晚了……”韩海英说:“走的时候我给二伯伯理了发,那时一点儿也不知道他要上春晚,没想到他精神矍铄上春晚了,这让我们全家人激动。”
张中如老英雄上春节联欢晚会不仅让韩海英一家激动,也让整个家乡沸腾。节目播出后,不仅张中如在家乡的亲戚们接到了许多问候电话,整个春节元宵节期间,这件事也成为家乡父老热议的话题。当地一微信公众号在文章中写道:“当那位叫张中如的老红军,说着一口地道的原平话介绍自己时,所有的原平人都为之激动!仅仅在老人讲完话的几分钟后,张中如老人的截屏画面,就在我的朋友圈和微信群刷屏了。春晚播出数小时后,原平的多个公众号发布了题为‘他带着一口原平话上春晚了,作为原平人,我骄傲’的图文。其阅读量在笔者截稿时,已超过5万。”
2 多次负伤 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现居住在原平市田家庄村的刘仲前,是张中如的外甥,他曾多次去过张中如的家中,并打小听说了张中如的很多事迹。2月14日,记者在刘仲前家中走访时,刘仲前指着舅舅张中如写的书法作品“浩然正气”,讲起了老英雄的故事。
中如1919年出生于今原平市后沙城村,1937年5月参加红军,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经历过百余次大小战斗和敌弹穿胸多次手术的生死考验。1964年他获授少将军衔。
刘仲前说:“我舅舅18岁就参加了抗日战争。一次,他所在的游击队击毙七八名日本兵,后来,我舅舅在一次伏击日军作战中遭遇子弹穿胸而负伤,经历多次手术,可谓真正经历九死一生。”
刘仲前回忆,1942年年初,张中如任八路军晋绥第八军分区21团一营营长,在交城一带带领当地军民开展抗日斗争。日军在交城中部一个叫芝兰的村庄建立据点、控制交通,张中如率队数次在据点的交通要道上伏击日军,令敌损失惨重。1943年3月中旬,获悉日军将通过该交通要道的情报,张中如带领一个连在途经沟口山上设伏。伏击战中,正当他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时,突然被敌人的子弹穿透胸膛,血流不止。战友们背着他与部队一起撤离了战场,并隐蔽在大山深处护林人的两间茅草房里,后来张中如突发高烧,昏迷了7天。命悬一线之际,遇到帮助中国人民抗战的德国医生汉斯·米勒。就在密林中的茅草房里,在没有任何麻药麻醉的情况下,张中如忍着剧痛,靠忽明忽暗的4个手电筒和几支蜡烛照明,接受了米勒开胸清除腐肉和碎骨的手术。后来张中如又在战友的护送下,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跋山涉水回到后方医院。在一次次伤情恶性循环反复下,张中如在后方医院前后做了七次手术,切除三根肋骨,最后在左肺萎缩、右肺肺气肿、心脏和气管偏移、左胸凹陷、右胸隆起的情况下,靠毅力和战友们的鼓励,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再次投身到革命工作中。
3 勤俭节约 每天坚持看书看报写字
在刘仲前的记忆中,舅舅张中如是一个喜欢读书、言语不多但很有威严的人。新中国成立,舅舅在京任职后,一直很低调,而且勤俭节约。1965年,10岁的刘仲前第一次跟随母亲去看当时在国防部重要岗位工作的舅舅,“没想到,舅舅家里很简陋,就一个写字台、旧沙发,喝水还用铁皮壶。去年我再去时,一切还是老样子,连个饮水机也没有。”
刘仲前回忆说,当年在舅舅家吃饭时,表兄在桌子上掉下一粒米,舅舅也会捡起来吃掉。因为舅舅经常告诫家人,打仗时根本没有粮食吃,现在好了,但绝不能浪费。由此舅舅家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节约的习惯。刘仲前说:“去年,舅舅送了我一份礼物,是一双洗干净的老布鞋。”
舅舅要求大家要“感恩、孝顺”,他感恩于自己的救命恩人汉斯·米勒医生,感恩于生命垂危时照顾自己的通讯员李福田等无数恩人。同时他更孝顺于养育自己的父母,在父母有生之年,时刻关注父母健康。舅舅做事非常低调,回乡探亲从不惊扰地方,就连他父亲去世,也没大操大办。舅舅工作非常“细致、严谨”,工作上的事从来不会和家人议论。舅舅也“从不走后门”,刘仲前年轻时曾在煤矿工作,有人说,“你舅舅是京城的大官,还不能给你换个好工作?”但事实上,舅舅就和他们说过,“走后门的事免谈。”
采访中,一位后沙城村老村民说:“张中如将军回村来,半点架子也没有,生活十分俭朴,平易近人。人们问他当什么大官?他会淡淡一笑说‘当兵哩,一辈子当兵’。”
韩海英则告诉记者,张中如老英雄生活十分规律,他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冬夏不变,并一直坚持健身锻炼。不挑食,莜面窝窝、玉米面窝头等什么都喜欢吃,还保持着家乡人的口味习惯。此外“活到老学到老”是老英雄的口头禅,他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保持着每天看书、看报、看电视和动笔写文章的习惯,还爱好写写毛笔字等。
4 心系桑梓 激励家乡人奋发图强
记者通过刘仲前的电话,连线了在京的张中如老英雄。在和老人的简单交流中,记者感到这位老英雄很随和。记者向老人问好,老英雄则在电话中祝愿山西晚报越办越好,嘱咐记者为家乡建设出力。
谈到上春晚,老人平淡地说:“上春晚的事是上级决定组织安排的,这没有什么好谈(炫耀)的,只要正确对待就好了。”
谈到家乡原平,他认真地说:“我很热爱家乡。过去家乡文盲很多、学习条件很差,只有男生上学,没有女生上。当时我所住的初中就是后来的范亭中学,这是一个有党的基础、共产党组织的初中,它有革命传统,是一个很好的学校,我在初中许多角落里面都能看到共产党的传单、宣言、标语这些东西,图书馆的进步书籍也很多。我上初中一年级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东三省,我跟随进步的老师同学,每天上街宣传抗日,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不当亡国奴等等。家乡能够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非常来之不易,非常难得。如果说我对家乡有什么希望,我就希望家乡能够建设得更好,能够尽快地实现小康。”
谈到身体状况,老英雄笑着说:“因为年岁毕竟已经很老了,要说有病,身体到处都有病,我现在肺部很不好,耳聋眼花,勉强能打电话,其他的谈话什么的都不行。我的看法哇,一个战士,一个献身于国家、献身于党的事业的人,只要心胸开朗,心态良好,走到哪天算哪天。”
原平市退休老领导潘文才对记者说:“我在退休前曾与张中如相处30多年,他绝对是一个好人,不像一个老功臣居功自傲,他的党性和修养都很高。在春晚露面的节目我也看到了,我也很自豪。尊老、爱老、敬老、学老,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全国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很有教育意义,对我们家乡而言,老人的故事与精神更能激励我们奋发图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