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 2025-04-24 12:13:46    来源:山西市场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规划》和《山西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推进计划(2023-2025年)》,总结推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主体,现公布4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案例1:山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探索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场景化”+推广模式+应用专利信息助力高质量发展》

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以下简称“检索系统”)自上线以来,山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采用各种方式大力推广,制定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制定常态化的培训机制,主动向各类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主体广泛征集专利检索实际需求,汇总统计共性需求50余条,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是精准指导。山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立知识产权服务队,选派“一对一”专利信息人员,深入对接服务对象,根据所提实际生产研发过程中的专利检索诉求,“手把手”给服务对象梳理检索思路、检索流程、检索技巧等。

二是科学提炼。山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针对服务对象的实际专利检索需求,进行科学分类,精准提炼,精心设计相应的检索分析流程方案,总结概况形成简单易用的基础“检索公式”,以便各类市场主体遇到类似的检索难题时,可以直接套用“检索公式”,获得相应的检索结果,进而实现从“检索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的提升。

三是广泛推广。山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会同省内专业的视频拍摄制作团队,以检索分析流程方案为短视频脚本,通过情景模拟分层次、分场景拍摄制作宣传指导短视频,截至目前已拍摄制作完成六期短视频,陆续发布在山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公众号和网站上,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各类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纷纷浏览、转发、下载等,已发布的短视频累计浏览量突破10万次,“场景化”推广工作模式综合效益凸显。

山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动“场景化”推广工作模式,多层次、多场景布局拍摄制作短视频,形成系列作品,把“场景化”系列短视频打造成为优质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应用专利信息助力高质量发展。

案例2: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训练营”培训活动》

太原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是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基于山西省内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刚起步的行业现状,中心以《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2020)、《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工作指引》(2024)等政策文件为指导,发挥区域带头作用,于2024年10月21日举办了“山西省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训练营”专题培训,旨在促进省内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培养,切实提升山西省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一、创新举措

(一)服务博采众长,直面省内痛点

经过紧密的组织联系,太原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邀请业内专家进行交流,通过“基于协调联动的全链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产业科技情报运用赋能高校成果转化”“专利导航概念、实施及方法”三大主题培训,为省内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提供发展思路。

(二)理论配合实操,强化培训效果

训练营为期两天,包括理论介绍和实际操作两部分。通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政策、高校成果转化现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实践、高价值专利培育等知识的前期讲授,训练营学员对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深入了解。现场操作通过具体案例教学,切实提升了学员的专利检索与分析技能。通过此次系统学习和实践的学员获得了结业证书,实现了培训效果的纸质化认证。

二、创新亮点与成效

通过省内外专家主旨报告形式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建设经验进行分享,实现理论认识与实践操作的整合,强化了山西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三、经验总结

本案例以推动省内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业态发展为目标,重点在于提升服务机构的能力。活动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全链条出发进行设计,打造了涵盖政策理论、案例经验、实践操作全方位培训的“训练营”,有效实现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能力的全面提升。

案例3:山西农业大学《高校科研团队专利质量提升路径探索——以常明昌教授团队为例》

常明昌教授团队是山西农业大学食用真菌研究领域的核心团队,长期致力于食用真菌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团队累计申请专利34件,其中授权专利22件(授权率64.7%),有效专利20件(有效专利比例58.8%),显著高于全校平均水平(23.6%)。技术布局聚焦猴头菇、杏鲍菇等品种的菌种培育、保健食品制备及生产设备优化。

一、核心举措与成效

(一)专利全生命周期管理

团队通过技术新颖性预判和商业化潜力分析筛选高价值技术。例如,针对失效专利中77%因“驳回”失效的问题,团队优化了专利申请策略,加强技术交底书撰写与审查意见答复的专业性。

(二)技术布局与集群化保护

通过文本聚类分析发现,团队围绕猴头菇多糖提取、杏鲍菇菌株复壮等核心技术,布局了覆盖菌种培育(如CN107384805A)、加工工艺(如CN113307890A)、生产设备(如CN108377855A)的全产业链专利群。

(三)重点专利培育

筛选出4件重点专利,其中:1.CN107384805A:保护范围较小、容易被竞争对手规避;2.CN115491314A:有美国同族专利,需重点关注后续的审查和授权情况;3.CN108377855A:权利要求数达10项,专利价值度67,具备高转化潜力;4.CN113307890A:布局美国同族专利,探索国际化保护路径。

二、实践效果

(一)专利质量提升

团队有效专利比例达58.8%,远高于全校水平。重点专利CN108377855A被引证13次,技术影响力显著。

(二)奠定成果转化基础

4件重点专利中,2件专利质量较高,可作为重点转化对象予以关注。

三、意义

一是技术布局优化。建议团队围绕核心品种(猴头菇、杏鲍菇)构建覆盖菌种培育、工艺、设备的立体化专利保护网,强化技术壁垒。二是转化潜力挖掘。基于引证数、权利要求宽度等指标,筛选高价值专利,为激活“沉睡专利”提供数据支撑。三是数据驱动管理。通过分析申请趋势、失效原因等维度,形成低成本专利管理工具,助力科研团队、高校等维护并制定差异化策略。

  案例4:山西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知网AI Pat+:赋能山西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新引擎》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当下,知识产权至关重要。知网作为知识服务领军者,推出的AI Pat+专利检索分析系统,依托强大技术和资源整合能力,在山西省多个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成为知识产权服务典范。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是山西电力技术创新核心。2024年,面对山西省经济转型对知识产权服务的迫切需求,引入AI Pat+。在新能源与智能电网领域,它能快速筛选海量专利,精准识别技术热点与研发空白,全面分析专利布局,缩短前期调研时间,提升科研效率。同时,助力优化科研成果保护体系,通过专利优化设计形成严密保护网,增强技术竞争力与价值转化力,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提供技术趋势和竞争态势分析,明确专利保护策略,加速成果转化,推动电力行业发展,为山西创新经济注入新动能。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是山西省职业教育重要阵地。传统知识产权教育模式难以满足需求,AI Pat+的引入带来变革。教学中,它让课程更生动,学生通过案例操作,借助其分析专利创新点、规划技术布局,提升创新能力。学校利用AI Pat+与本地企业建立联合研究平台,为企业提供专利支持,提升竞争力,也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深化校企合作。在服务地方经济上,协助企业优化专利布局,提升农产品品牌竞争力,通过专利分析挖掘地方特色产业创新潜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

AI Pat+整合全球全量专利与科技文献数据,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技术,为专利工作各环节提供全面、高效、智能支持。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0.1476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