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中国日报》“双城记”栏目|石窟友谊:山西大同与柬埔寨暹粒携手同创未来
发布时间: 2025-04-18 16:41:36    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4月18日第6-7版“双城记”栏目

尽管中国北方的云冈石窟与柬埔寨的吴哥窟距离约3000公里,这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却在新时代交汇,携手书写跨越时空的友谊新篇章。

云冈石窟始建于5世纪,吴哥窟则兴起于12世纪。它们似乎曾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见证了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的繁盛,而暹粒的吴哥窟则因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而蓬勃。

云冈石窟的洞穴内雕刻着中亚商人牵着满载丝绸的骆驼商队,而吴哥窟的石墙上描绘着中国商人和高棉人一起称量渔产品的场景——这些凝固在石头上的画面,展现了千年之前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如今,曾经默默见证贸易往来、近年来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正成为现代文化交流中真正意义上的亲密伙伴。这种交流早已超越考古层面,延伸至了经济、教育、就业领域,也影响着人们出境游目的地选择。

近年来,随着中国山西省大同市与柬埔寨暹粒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柬埔寨山西商会会长文波成为推动双方交流的重要力量。他表示,山西籍侨民已在柬埔寨的建筑、文化、能源、医疗和科技等领域扎根。

文波表示,他们的工作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贸易和商业活动引导在柬埔寨的山西企业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二是通过文化和旅游增进山西与柬埔寨之间的人文交流。

这一跨越历史的合作始于2018年。当时访问云冈石窟的柬埔寨官员提出设想:为何不让这些遗产地缔结“姊妹”关系呢?一年后,双方签署谅解备忘录,就文物修复理念分享及旅游发展合作达成一致。当大同和暹粒这两座城市在2021年正式成为国际友好城市时,这种由“石头”铸就的关系呈现出了更现代、更具活力的面貌。

3月27日,游客参观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景区。 朱兴鑫 摄

大同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李霞表示,推进与暹粒的友好城市关系、促进国际学术合作,将有助于云冈石窟及云冈学研究走向国际化。

她介绍,自2021年以来,两地之间的文化联系不断加强。其中,“重现高棉的微笑”主题展览作为云冈石窟展陈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现了中国对吴哥窟保护方面的技术支持,也为大同了解“姊妹城市”的文化瑰宝提供了平台。

云冈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与监测中心副主任闫宏彬,曾多次赴吴哥窟进行学术交流。他表示,这两处遗址都对其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强烈需求。

“吴哥窟要对抗热带的潮湿和生物侵蚀,而云冈石窟则与风化和渗水作斗争。从历史的长远角度来看,文物也有生命周期,最终会消逝。我们的使命是通过研究解读它们的生命故事,并通过保护工作延长它们的寿命。”他说。

寺庙修复

2011年,中国启动对吴哥窟附近茶胶寺的修复工程,历时七年,于2018年竣工,耗资 4000万元人民币。此后,中国又投入9000万元,用于对吴哥通王城王宫遗址的修复,项目周期为十年。

“这些合作是中柬友谊不可分割的体现。”柬埔寨柬中关系发展学会会长谢莫尼勒说。

这一友谊也延伸至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10月启用的暹粒—吴哥国际机场,带有浓厚的山西印记。

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参与了机场建设,包括修建一条3600米长的跑道、四条垂直联络道、南北两侧部分平行滑行道、相应的排水边坡防护,以及整个飞行区的围场路及围界等多项工程。

据《山西日报》报道:机场建设项目经理侯宇程说,由于雨季长达8个月,每年的施工窗口期缩短至180天,公司必须优化施工进度,同时实施本地化管理。

“多数区域土质遇水即失稳,地质条件复杂,对施工提出极大挑战。”

该机场是山西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范例。

据新华社报道:机场建成首年共完成1.47万架次航班起降,旅客吞吐量达132万人次,开通南亚与东南亚八国15条航线,有效推动了柬埔寨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据柬埔寨旅游部数据,2024年旅游业创收36.3亿美元,吴哥窟接待中国游客8.27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48%。

学者们指出,大同与暹粒之间的合作超越了单纯的书面协议。它根植于深刻的理念契合,以及中国大同和柬埔寨暹粒这两座城市的文化遗产之中,体现了和平、和谐与共处的东方价值观。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研究员罗杨在实地考察期间表示,她每天都会穿过一公里长的女王宫,每一步都能感受到“文明的碰撞”,在这种碰撞中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罗杨说:“古代吴哥曾是世界的十字路口。”

在俄厄港口遗址出土的文物——罗马硬币、伊朗手工艺品和中国汉代铜镜——证明了吴哥作为欧亚海上枢纽的地位。

她说:“漫步在这些遗迹中,我不断感受到丝绸之路的开放精神。”

这种文化融合也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中。柬埔寨当地沿用的部分度量单位,如衡量银器重量的“两”,以及计量粮食的“斗”,都与中国古代度量术语高度相似。这种语言和度量体系上的呼应反映了数百年的交流。

罗杨说,在研究过程中,她发现有些家庭仍保留着刻有汉字的神龛。

“即使是不熟悉汉字的家庭也坚守着这一传统,这是祖先通婚留下的遗产,勾勒出了文化融合的历史轨迹。”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学院院长苏碧娜将吴哥的辉煌归因于其历史上的开放姿态。“通过与丝绸之路文明的交流,吴哥吸收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养分”。

罗杨说:“吴哥的繁荣为柬埔寨、东南亚乃至全球化的世界,在处理国家、文明和民族之间的关系方面,提供了重要启示。”

和暹粒一样,大同作为北魏的都城,也曾是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北魏由古代鲜卑族建立,通过采用汉语、服饰、姓氏以及族际通婚等方式推动汉化,最终在唐朝时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教授孙瑜表示:“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缩影,大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融合力。仅在唐朝时期,该地区就有16个民族聚居,文化融合跨越了数千年。”

云冈石窟研究院的学者武娇以云冈石窟第12窟为例证明了这一点。该窟被称为 “音乐窟”,窟内石壁上雕刻着47位乐伎和44种乐器,包括波斯竖琴、印度风格的琉特琴,以及龟兹地区的乐器,如五弦琵琶和筝等。

互联互通的发展

“这些雕刻印证了亚洲文明互联互通的发展历程。与西方殖民扩张不同,‘丝绸之路’的交流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历史表明,文明之间加深理解靠的是对话,而非对抗。”苏碧娜说。

山西宝华盛世国际旅行社分管出境业务负责人贾卫华表示,在疫情前的2017年,该公司曾开通大同至暹粒的直飞航班。目前,旅行社正在全力恢复更多的国际包机航线。

贾卫华说,去年,他们旅行社接待的山西赴东南亚的游客数量增长了25%。

“得益于免签政策和手续简化,东南亚旅游业强劲复苏。如今,游客更倾向于深度文化体验游,而非匆忙观光打卡。现代的旅行行程更注重沉浸式的当地体验——包括美食、住宿、交通和休闲。”

越来越多的旅游服务提供商正在利用小红书等中国社交媒体,为来自中国的自由行游客提供服务,寻找商机。

29岁的宋本利是小红书上最知名的柬埔寨出租车司机之一。他说,他在这个平台上发布的第一篇帖子是在去年7月来暹粒旅游的一个中国家庭的帮助下完成的。

“这个订单是一个旅行社发来的。在那次旅行愉快结束后,顾客建议我使用小红书,我才知道如何与来自中国的自由行游客取得联系。”

宋本利说,在过去的9个月里,他已经接待了近200名中国游客。

他出色的普通话对这份工作十分有帮助。他曾在语言学校学习汉语,毕业后在免税店工作,与中国客人的频繁接触让他的语言能力大增。

最终,他成立了自己的旅游公司,为中国游客提供服务。

“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和西哈努克市,会说中文的当地人月薪可达1000美元。”他说,他弟弟目前就在西哈努克的中资企业工作。

21岁的柬埔寨女孩孙晓华正在太原的山西大学学习中文。她表示,选择来中国,是为了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与其历史变迁。

“山西是中国文化底蕴最深厚的省份之一,拥有众多古建和传统艺术形式,为我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孙晓华说,她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彼此在交流中促进了解。每当她介绍柬埔寨的传统节庆、舞蹈和音乐时,山西同学总是兴趣盎然。

“这段留学经历对我的个人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促使我去了解多元的文化背景,建立新的联系,并变得更加坚韧。”她说。

她希望学成回国后,运用所学技能,继续投身中柬交流事业,进一步拉近两国之间的距离。

(中国日报记者 侯晨晨 朱兴鑫|编译 成卉蕊 赵云卓)

【责任编辑 陈畅 见习编辑 李佩瑶】

0.2489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