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有信,百花绽放,“赏花游”成了广大市民出行的最佳选择。
4月9日,来自省内外八方宾客齐聚长治市武乡·权店2025年梅杏赏花周现场,闻花香、留花影、盼杏果,共赴一场“杏”福之约。

走进故城镇权店村,春雨过后,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朵朵粉白艳丽的梅杏花竞相绽放,挂满枝头,在新芽欲出的枝叶映衬下显得格外娇嫩。游客三五成群,穿行于梅杏林间,置身于花海中,闻着梅杏花清幽的芬芳,感受来自春天的气息。
“我们村种植梅杏3300余亩,年产值达2340万元,人均收入2万余元。”权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东杰跻身人群,“一朵小小梅杏花撬动整条产业链,让村民过上了像花儿一样美的生活。”
浊漳春水,烟柳风丝,缤纷花海,成了老区的“季节限定”。
韩北镇刀把嘴村万亩连翘花在风中摇曳,阳光轻轻柔柔洒在花蕾上。沿着山道,一路走来,游客们全身心沉浸于那扑面而来、满溢浪漫的春日韵味之中。

“春日赏花,是一种刻在基因里的浪漫。”游客杨柳怀着欣喜心情来赴约,“这儿不光景色美,连翘做成的茶也很好喝。”
花开如锦,人们在踏出家门欣赏绚烂春光之际,也催热了老区“春日经济。如何在这有限的花期内,让繁花常开不败?武乡县通过“深挖+融合”找到了保鲜良方。
在权店村,游客到这里除了赏花,还能看一场展演、吃一碗大烩菜、认养一株梅杏树、体验一次农耕活动。不少农户临时搭建了摊点,销售干面饼子、武乡灌肠、上司大黄梨等,络绎不绝的游客、旺盛的购买力促进了当地老百姓的增收。
“全县累计种植梅杏6万多亩,覆盖12个乡镇140多个行政村,年产梅杏1000多万公斤,年产值近亿元。”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石建勇介绍。为进一步延链补链,该县建成初加工企业5个,可生产梅杏脯、梅杏肉、梅杏干、梅杏核等系列产品,年初加工能力达200万公斤,年产值超8000万元。而这一数据,还在持续提高。
携着满身梅杏花香,来到上司乡小店村的梨园,株株梨树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树梢上,一个个梨花花蕾含苞待放、淡雅洁白。

“一个花骨朵就是一颗大黄梨,这一树梨花可值钱喽。”种植户张树立笑呵呵地站在自家梨树地里,“去年一亩梨产量在2000斤以上,亩产值超过1万元哩。”
春赏花,夏品梨。为提升大黄梨的市场竞争力,上司乡成立焦岭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果蔬制品进行精细化加工,至此,从卖大黄梨到卖梨膏,从线下销售到乘上电商快车,洁白的梨花为当地带来200余万元的收入,助推上司乡走出自己的特色产业之路。
武乡的花,既能做成干果、熬成梨膏,也能制成茶饮、链接城乡……
走进刀把嘴村碧塬茶厂制茶车间,轰隆隆的机器声此起彼伏,炒青机、揉捻机、烘干机等制茶设备一应俱全。在这里打工的村民,有的晒茶、有的拣茶、有的炒茶,空气里弥漫着茶叶的清香。
“连翘浑身都是宝,花可赏、叶制茶,这2万多亩的野生连翘,就是俺们村的‘黄金叶’。”刀把嘴村党支部书记韩卫忠边走边介绍,韩北镇以刀把嘴村为主规划连翘产业发展地块,并依托碧塬茶厂开发加工健康茶饮品,从而形成以点带线、由线连片的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茶厂生产连翘花茶1吨、连翘叶茶6吨,填补了该县茶叶产业在发展进程中的空白。
从杏花到杏干,从梨花到梨膏,从连翘花到养生茶,武乡县用“一季芬芳”拓宽老区产业路径,让乡村全面振兴“花期”永驻。(赵海鹏 孙媛)
【责任编辑 陈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