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大同中院执行局以“雷霆之势”攻克积压十余年的煤泥煤矸石处置难题,成功化解重大安全隐患,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再添一抹亮色。
此案是“利剑大同—2024”百日攻坚行动的典型成果,不仅彰显了司法执行的力度与温度,更展现了人民法院在服务大局、保障民生中的责任担当。
案件源于某能源公司与被执行人之间的债权纠纷。执行标的物是四座露天堆放的煤泥煤矸石山,因长期污染环境且紧邻旅游景区和铁路干线,被环保部门多次督办,成为当地生态治理的“沉疴顽疾”。更棘手的是,该批煤泥煤矸石权属争议复杂,涉及多地法院多起诉讼,导致十余年未能处置,被群众称为“头顶的四座大山”。
大同中院执行局马剑峰法官团队迎难而上,以“如我在执”的理念展开攻坚。执行干警通过最高法院裁决书锁定权属线索,结合动产占有推定原则,确认无主状态后依法查封,并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平台公示,从而破解了权属争议“死结”;接着大同中院执行局向与该案相关的全国六家法院发出协查函,排除在先查封可能,为下一步处置扫清程序障碍;引入无人机激光测绘技术,误差控制至2厘米内;多点深入挖掘检测密度、质量,委托专业机构化验,确保评估数据精准可靠;依托前期扎实工作形成的公信力,拍卖中吸引多家竞买人参与,最终在2024年春节前成功拍出,实现案款快速到位和节后高效清场。
此案执结后,申请执行人获部分受偿,缓解资金压力;十余年污染源得以清除,助力“大同蓝”生态名片擦亮,社会效益显著;铁路沿线隐患根除,景区环境焕新,镇政府感慨“头顶大山终卸下”;向全社会传递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强烈信号,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了司法力量。 章大军 王社会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