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此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作了深入论述。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企业政工工作也迎来了创新转型的契机。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和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企业政工工作的内容形式和运行机制需要与时俱进。目前,企业政工工作在协同发展与创新驱动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立足新形势,探索以数字化为引领、以机制创新为支撑的政工工作协同体系,推动政工工作更好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企业政工工作;协同机制;数字化转型;制度创新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生产运营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政工工作的环境、对象及手段都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年轻职工群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传统的政工工作方式难以满足其需求;另一方面,远程办公与智能制造等新型工作模式的普及,也要求政工工作必须探索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服务形式。把握好政工工作在新时期的定位和方向,对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政工工作的转型要求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政工工作亟需进行转型升级,数字化转型正在驱动政工工作创新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重塑了思想政治教育场景,提升了政工工作的效能,信息化平台建设扩大了政工工作的覆盖范围,企业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了政工工作方式转型升级,组织形态呈现扁平化网络化发展趋势,传统政工工作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需求,创新工作机制已成为现实选择[1]。因此,新型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加快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要求政工工作更好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企业政工工作转型应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精髓要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增强政工工作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以全维协同推进企业政工工作体系重构
(一)组织体系横向协同
企业政工工作组织体系横向协同致力于构建跨部门联动机制,重点聚焦职能壁垒破除,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推动资源要素高效流动。横向协同机制建设强调各部门优势发挥,形成互补发展态势,政工部门与生产经营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推进政工工作融入业务全过程。各职能部门按照统一部署推进工作开展,形成政工工作整体合力。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强调数字化技术应用,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实现工作信息即时互通。职能整合效能提升注重工作流程再造,明晰部门职责边界,避免工作交叉重复。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旨在促进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增强工作整体性。组织体系横向协同需要强化制度保障,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实现工作流程再造优化[2]。
(二)工作体系纵向协同
企业政工工作体系纵向协同强调构建上下贯通的执行链条,工作体系按照不同层级实现职责权限科学划分,确保政策方针精准传达、工作任务有效落实。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中层管理机构承担着上传下达的重要职责,统筹协调各类工作任务实施;决策层着力制定工作规划,把控工作方向,明确发展目标。纵向协同体系建设突出各层级优势作用发挥,形成工作推进合力,构建问题发现解决长效机制,推动工作部署精准落地实施,促进工作任务分解细化,提升执行效能水平[3]。纵向协同体系运行需要建立科学考核机制,实施目标管理,强化过程监督,注重基层实践经验总结,完善反馈机制,优化工作思路。
(三)运行机制创新协同
企业政工工作运行机制创新协同致力于构建现代化管理体系。网络化工作模式创新强调信息技术深度应用,重构政工工作流程体系,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扁平化管理机制完善通过精简管理层级,建立快速反应决策体系,提升工作效率水平;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建设能增强工作科学化程度,提供数据支撑保障。运行机制创新协同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健全工作流程,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工作规范性[4]。
三、企业政工工作的多元化赋能体系
(一)健全制度运行机制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政工工作制度运行机制建设必须紧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开展系统规划设计,通过构建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实现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企业政工工作顶层制度设计应立足于提升工作质量效能,按照新型工作场景需求推进制度创新,将政治引领嵌入企业管理全过程,实现政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企业政工工作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项工作实际开展情况,同时结合企业实践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程,推动形成标准统一、规范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政工工作制度执行监督考核机制应当建立在科学评价指标基础之上,通过常态化督导检查推进各项制度落地见效,确保制度执行力度不断增强。企业政工工作制度优化升级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针对基层集中反映的问题展开深入调研分析,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制度不断完善。政工工作制度运行机制创新要着眼于提升整体效能,推进各项制度有机衔接、协调运转,构建起系统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
(二)加强数字化基础建设
企业政工工作数字化基础建设应立足于构建现代化工作平台这一核心目标,通过系统规划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实现政工工作数字化转型升级。政工工作智能化平台建设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着力打造集思想教育引导、组织建设管理与文化活动开展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系统。企业信息系统整合工程需要在全面梳理现有系统的基础上,按照业务协同要求打通数据壁垒,推进各类应用系统深度融合互联。平台功能模块设计过程中应当深入研究政工工作实际需求,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特点创新应用场景,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数据资源利用体系建设要着眼于发挥数据价值,通过建立统一标准规范推进数据治理,开发符合实际应用需求的分析模型。平台运维管理机制建设要注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建立常态化运维保障制度,确保平台持续发挥效能。政工工作数字化应用推广要坚持实用性、便捷性导向,围绕基层工作实际需求持续改进优化,推动数字化手段真正服务政工工作开展。
(三)提升人才支撑能力
企业政工工作人才支撑能力提升必须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进行系统谋划,通过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推动人才工作质量整体提升。政工工作者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要突出政治性、专业性、复合性要求,按照分层分类原则开展精准化培训,推进政工队伍整体素质跃升。企业政工人才创新能力培育项目需要紧密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通过开展专题研修、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政工人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适应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工作创新需求。人才梯队建设工程应立足政工工作长远发展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全链条机制,推动形成结构合理、梯次配备的人才队伍。政工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改革要坚持实践实效导向,通过创新考核评价方式方法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5]。专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需要着眼于推进政工工作高质量发展,按照复合型人才标准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起源头培养长效机制。政工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设计应充分考虑人才成长规律,通过完善职级晋升制度拓宽发展空间,增强人才队伍发展动力。
四、结束语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政工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构建横向协同消除部门壁垒、纵向协同优化执行机制、创新协同重塑工作模式,配套完善制度、技术及人才支撑体系,政工工作正展现新的活力。未来,企业政工工作应着力构建数字化转型新范式,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工作效能;不断优化信息互通机制,推进组织跨界融合,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打造复合型政工人才队伍,为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乔连生
参考文献:
[1]杨倩.国有企业思政工作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J].中国石化,2025,(01):79-80.
[2]周建宇.试论“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政工工作的创新发展[J].四川劳动保障,2025,(01):40-41.
[3]谢咏.电力企业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新思路分析[J].中外企业文化,2024,(12):195-197.
[4]董玥.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策略[J].现代企业文化,2024,(34):7-9.
[5]孙迪.企业政工工作对员工凝聚力的影响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4,(11):82-84.
(作者单位:内蒙古库伦旗电投新能源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