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地方高校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1-07 11:11:11    来源:本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报告的战略部署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平台。基于此,本文以河北科技大学为例,探究地方高校保护与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其他地方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二、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等众多门类。截至目前,河北省共有8项非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63项非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99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河北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精神财富,是增强河北儿女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源泉和宝贵资源。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例如,沧州地区的吴桥杂技历史悠久,具有神奇、绝妙、新颖的特色;河北梆子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声腔剧种,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冀东文艺三枝花——皮影戏、评剧、乐亭大鼓,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以魏县花布染织为代表的传统手工技艺,是冀南地区纺织技艺的代表,反映了当地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三、地方高校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践探索——以河北科技大学为例

(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融入学校美育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应充分挖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育人价值,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审美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2]。近年来,河北科技大学充分发掘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育价值,将其充分融入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共计开展多领域公共艺术选修课程近百门。同时,学校以美育与智育融合为抓手,整合师资力量,在艺术创作、审美能力培养方面开设十余门通专结合的非遗课程,通过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二)开展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地方高校可与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文化艺术企业合作,依托各方优势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河北科技大学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青力助非遗,感内画之韵”实践活动、“百物匠心,非遗我传承”古代字画修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泥坑品非遗”主题活动、“寻脉非遗之舞狮,实践传承正青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2024年,河北科技大学还在牧星湖畔举办了“赏樱花 品非遗”展演活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近距离观看舞龙、舞狮、抖空竹等非遗表演,还能亲自体验秸秆扎刻、武强年画等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这些精彩纷呈的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促使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邀请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等举办专题讲座

地方高校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等进学校开展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亲身感受传统技艺的机会。截至目前,河北科技大学已先后邀请多名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等进校举办专题讲座。例如,邀请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书社到校讲授常山战鼓;市级非遗项目“传统服饰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丽娟现场为师生讲解了中国传统服饰及盘扣的发展历史;“行唐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赵成龙向大家展示了剪纸作品,并现场剪了一幅《小放牛》中的牧童形象;行唐民歌的代表性传承人李现文现场为大家演唱了《小五更》《小放牛》等民歌,优美的旋律、动情的表演,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阵阵掌声。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等把中国传统技艺带进了学校,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推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和有效传承发展。(周汝一

 

基金项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北省委员会2024年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冀青调研大赛立项课题:“河北省高校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路径研究——以河北科技大学为例(编号:2421)”。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N].人民日报,2011-08-05(008).

[2]张晓聪.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43(10):64-67.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0.2357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