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精神生成于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实践历程中。60年来,在这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绿化"接力赛"中,谁是传递者,而谁又是接棒者呢?

右玉县南山森林公园
在右玉县马头山上的一个综合生态园区,1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片的荒山荒沟,而2001年的时候这里首次开始进行了植树造林,到现在这个树林的树种一共有6种,面积已经是超过了12000亩,在这15年间,是李云生在守护着这片树林。李云生是土生土长的右玉人,而右玉县马头山就是他的出生地,在2000年的时候,全村人搬迁后,这里也就荒无人烟了,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有了承包土地植树造林的念头,这一种就是十多年。
李云生说,通过这十几年的劳动,种了1万多亩树。现在树逐渐的长起来了,这里环境也彻底改善了,生态也好多了。人们有时候让我卖点儿树挣点钱什么的,我也是都舍不得,一定要把这些树都保留下来。从我爷爷那个时候到我父亲的时候,一直都在这里植树造林,一直延续到我,我也学习了爷爷和父亲的这种精神。在右玉这个地方种树,我也种了好几十年了,将来我一定要将右玉精神,传承到我儿子。
与其说李云生是这片林子的造林者,不如称他为“树林守护者”,因为在这十多年里,他没有一天不亲力亲为维护着自己的树林。而他对植树造林、守护园林的情感则是从父辈传递下来的,这种寓意着右玉精神的情感他也一定要寄托在自己的子子孙孙。

右玉县南山森林公园
从60年前开始种植第一棵树直到现在,右玉县的林地面积已经达到了180多亩。而如今在这180多亩的林地里,共有600多位像李云生这样的种树守林人,他们也是右玉精神的隐性传承者。也就是他们这种坚守的护林精神,激励了当下这一代党员干部对右玉精神的领会和传承。
右玉县委宣传部通讯员吴亚萍说,右玉精神是我们平时工作生活的一种精神动力,所以作为一名年轻的干部,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会注重跟一些老党员,老的一些林业英雄模范,去了解学习他们当年的一些英雄事迹,把他们的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激励我们更加沉下心来,走到基层,去把老百姓的心声,报道出来。
右玉人视树如子,爱山如家。他们在改善右玉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在绘制右玉的文化蓝图,他们不仅想建设右玉生动美丽、瓜果飘香的绿水青山,他们还想展示给世人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金山银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