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浅议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图书编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发布时间: 2024-11-20 18:13:36    来源:本站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出版领域进入新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被悄然应用于编、印、发等各个环节,逐步改变了图书编辑的传统工作模式和内容。面对以生成式为主的人工智能给出版行业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影响,如何适应新技术环境,应对出版新赛道的挑战,找准角色定位,重塑核心能力,推动出版业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每一位图书编辑面前的新课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图书出版;图书编辑;核心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不断更新迭代,由分析式人工智能向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在处理学术专业领域问题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包括自然语言在内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语义解析,实现多样化的信息自动加工、处理,自主生成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模态内容[1]。其在理解、学习、逻辑推理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并被积极运用于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改变了图书编辑的工作模式和内容,也对图书编辑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图书编辑带来的机遇

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卓越的能力和表现,其正在逐步被应用于图书出版领域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设计印刷和营销推广等环节。一些原来完全由编辑承担的工作,逐渐转由人工智能辅助完成,为图书编辑带来了一些发展机遇。

(一)选题策划更精准、开放

编辑进行图书选题策划时,需要依据市场调查和大量数据查询,结合读者的喜好和市场热点,通过整理分析、延展发掘,才能策划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优质选题。这种选题策划方式主要依赖编辑的个人经验判断和对市场的预测,如果竞争力或吸引力不足,就可能会在耗费了大量精力后依然被淹没在同类产品中。同时,受到编辑个体信息分析能力、专业能力和视野的限制,选题策划的周期和质量常常难以把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图书选题策划在数据处理、内容分析以及市场需求预测等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智能化工具如智能选题系统能够帮助图书编辑快速处理大量信息,快速推荐出适合的选题方向。在拓展图书形态领域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传统纸质图书向数字化图书的融合与转型,图书编辑可以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寻求与其他行业及技术公司的合作机会,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和服务,如电子书、有声读物等,从而拓展出版业务领域。

(二)编辑加工更便捷、高效

编辑加工稿件需要图书编辑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实践中打磨和积累。编辑专业能力的个体差异,与作者的反复沟通修改,初审、复审和终审等各个环节评判意见的不一致等,都会对成书的效果产生影响,不仅耗费大量时间成本,甚至会错过爆款的形成。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图书编辑对现有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与优化,剔除冗余环节,增强流程的灵活性与高效性。自动化校对、翻译软件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书稿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帮助图书编辑识别错误,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优化编辑流程也可以引入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将图书出版工作分为若干个短周期项目,通过迭代开发的方式不断调整,以此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

(三)设计印刷更客观、规律

传统图书出版的装帧设计、纸张选择等,受美编和编辑个体审美水平和工作惯性的影响较大,因此装帧设计的效果、质量和美感波动较大,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快速提供读者喜好,帮助美编和编辑做出及时调整。在图书印制环节,确定图书定价、首印数、加印时间、加印量,一直是困扰图书编辑的棘手问题。部分出版机构往往脱离图书本身和市场需求,依靠过往的工作经验、原有数据,以及不断变化中的材料成本进行选择和估算,或数据分析不准确,或过于主观。有时造成库存积压,致使印制成本偏高;有时错过最佳加印节点,导致印量不足,错过市场热度。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生产设计方案,提供图书个性化排版方案,节省人力成本,加快设计流程,在印刷质量检测和控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识别出颜色偏差、套印不准等问题,从材料选择、成本计算到印刷质量都可以进行综合测算和实时监控。

(四)营销发行更精准、有效

传统图书营销往往依靠传统销售模式扩大营销范围,加大宣传推广频次,营销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效果难以保障,致使图书市场总体呈现下行趋势,图书领域竞争加剧。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精准识别用户的阅读偏好和购买习惯,基于这些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用户推送相关书籍信息和优惠活动,实现精准营销。在图书营销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生成高质量的营销方案和宣传内容,如短视频、直播脚本,并通过选择合适的平台推送来触达用户。在智能客服和售后服务方面,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在线服务,答疑解惑,并对市场趋势和风险管理进行分析,为出版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帮助出版机构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图书产品结构。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图书编辑带来的挑战

生成式人工智能从编、印、发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了图书编辑的传统工作模式和内容,为图书编辑提出了一些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编辑原有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发生变化,倒逼编辑转换角色,重塑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更强的选题策划和创新能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图书选题策划方面主要依赖数据统计和逻辑运算,缺乏认知智能,在涉及深度思考与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时,在认知判断与审美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无法深入理解和把握图书所要表达的内涵、情感、意义和底蕴。因此,在选题策划时,人工智能往往只能提供程式化的匹配结果,很多优秀的选题因与机器匹配度不符而被遗漏和误判,这就要求图书编辑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真正具有市场潜力和文化价值的选题,同时匹配和拓展作者、专家资源,合力开发精品图书选题。

(二)更深层次的把关、组织和协调能力

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面对复杂句式、隐喻表达或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时,可能出现误解和无法识别的情况,这就要求图书编辑做好内容的把关,核查图书内容的意识形态、语义知识的科学性和认知专业性,而不能全部交由机器处理。图书编辑要字斟句酌地核校和整合,对插图中蕴含的政治导向、审美取向、价值伦理等方面认真把关、修正。另外,图书编辑还要协调出版机构内部部门和流程顺畅运转,从内容、质量、形式和生产周期进行全流程的监督和把控。在对外运营中,图书编辑需要具备良好的品牌意识以及社交互动能力,学习利用多渠道、全媒体融合技术,组织协调线上和线下的推广活动,实现精品图书最大范围内的有效营销。

(三)更专业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意识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编校工作中的应用高度依赖于大量数据进行训练与学习,这引发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挑战。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技术和管理上的漏洞,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的风险时有发生。图书编辑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合规使用,防范在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对机构和个人造成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失。

三、结束语

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重塑出版业的背景下,积极顺应时代变革要求,在享受智能便利的同时,重塑编辑的核心能力,是出版从业者、出版机构乃至整个出版行业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一方面,图书编辑应该以包容、积极的心态拥抱出版领域的技术革新,跳出传统工作思维模式,勇于跨出舒适区,积极主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作效率、个性化内容服务、拓展业务领域与形态以及优化编辑流程等方面实现良好的人机互动。另一方面,图书编辑要把握好技术和人文的平衡,强化自身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提升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更好地应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不被技术所缚,坚守文化传承与知识传播的初心和使命,为大众出版更多、更优质的文化作品。(侯文佳)   

参考文献:

[1]肖延兵,余朔.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术出版应用场景探讨[J].中国出版,2024(6):44-46.

作者单位:荣宝斋出版社)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0.2355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