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与信息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越发突出。本文以来桂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及其建构策略。通过对来桂留学生所接触的媒体内容、社交活动及个人背景等要素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其生活经历、国籍、文化差异、语言能力等个体差异对中国形象认知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立足跨文化传播理论,提出通过大众传媒塑造中国形象、鼓励留学生学习汉语传播中国文化、讲好地域故事和发挥校友群体的媒介作用等整体建构和提升中国形象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来桂留学生;中国形象;认知与建构
留学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通过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他们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同时也将其母国的文化带到中国,实现文化的双向交流。这种交流有助于消除文化隔阂,塑造和展示全面、真实的中国形象,增进中外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并提升中国的美誉度。
一、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来桂留学生中国形象认知与建构的意义
(一)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多样性越发受到重视。留学生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其在中国的生活和经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也将其母国的文化带入中国,实现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减少文化冲突和误解。在理性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中,他们能够正确认识中国,建构对中国形象的客观认知[1]。
(二)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通过在来桂留学生群体中塑造积极、开放、包容的中国形象,有利于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借助留学生这一文化交流传播的媒介,不仅能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而且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信任,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
(三)培养知华友华的人才
通过增强来桂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和价值观,从心底认同中国文化,成为真正的“知华”人才,促使他们对中国产生友好的情感和态度。这种友好的情感和态度有助于他们成为“友华”人才,使他们能够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贡献力量。
(四)推动广西教育国际化进程
来桂留学生教育作为国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学习经历和感受对于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留学生带来的多元文化氛围和国际化教育资源,可为推动广西地区国际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提升广西地区教育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此外,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桥梁,增强来桂留学生群体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有助于推动广西与东盟国家等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于促进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民心相通、文化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二、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来桂留学生中国形象认知与建构的影响因素
(一)留学生个体差异
留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于他们建构对中国形象的总体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留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会对其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与建构产生影响。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语言障碍而难以准确地理解中国的价值观和文化习俗[2]。而那些与中国文化有较高接触度的留学生,可能对中国的形象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个体的经历、生活背景、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也会使留学生对中国的形象认知产生影响。留学生在不同的背景和经历下成长,这些经历可能使他们对中国有不同的观点和认知。例如,有些留学生可能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充满兴趣,他们会更加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而有些留学生则可能更加关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
(二)大众传媒的影响
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大众传媒让来桂留学生对中国形象认知与建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新闻媒体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传递信息、反映社会现象的重要角色。来桂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看电视新闻、读报纸等方式获取关于中国的信息,这些信息可直接或间接地塑造他们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和建构[3]。例如,当新闻媒体报道中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传统或者社会问题时,对于来桂留学生来说,这些信息会对他们对中国的认知产生影响。
其次,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大众传媒对来桂留学生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入。通过网络媒体,来桂留学生可以自由地获取各种关于中国的信息,包括图片、视频等。这些参差不齐、真假难辨的信息很容易影响来桂留学生群体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与建构。
(三)文化差异的影响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传播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对来桂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与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行为规范和礼仪习惯的差异会使来桂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产生影响。中国有着独特的传统行为规范和礼仪习惯,如尊重长辈、喜欢团体活动等。而来桂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对这些行为规范和礼仪习惯可能并不了解或了解有限,这就容易导致误解和文化冲突。
第二,语言的差异会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产生影响,甚至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不同的语言背景下,人们对事物的命名和描述方式会有所不同。当来桂留学生学习中国语言时,他们可能会遇到语音、语法等方面的困难,从而影响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三、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来桂留学生中国形象认知与建构的策略分析
(一)利用大众传媒塑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大众传媒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功能十分多样化且具有广泛影响力。大众传媒通过塑造和传播积极健康的中国形象,使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好感度持续上升。大众传媒通过报道中国的文化、历史、科技等内容,能够向世界各国传递更全面、准确的信息,传播中国的声音与观点,从而让世界各国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与了解中国,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
利用大众传媒传播积极健康的中国形象,可以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更有力地传播中华文化,使来桂留学生正确认识中国。首先,利用大众传媒加强对来桂留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宣传力度,改善和提升留学生对于中国形象的整体认知[5]。在此基础上,以留学生为媒介,积极引导外国媒体对中国进行正面报道,塑造国际视野中的中国形象。其次,注重传播方式的创新。在中国形象的建构中,要善于利用新技术、新媒介进行创新传播,增强传播效果。一方面,要加强对社交媒体的利用,围绕来桂留学生群体对互联网媒体平台的使用频次,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吸引更多来桂留学生的关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短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平台的监管,通过精心制作的宣传片和图片,保证内容的质量,生动形象地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二)鼓励来桂留学生学习汉语,传播中华文化
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通过课堂学习、实践体验以及与中国人的日常交流,留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留学生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通过学习汉语,能够将所学的中华文化带回自己的国家,向身边的人展示中国的魅力和文化底蕴,从而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为了鼓励来桂留学生学习汉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加大汉语国际推广力度。汉语学习是留学生了解中国形象、建构整体认知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开展来桂留学生教育工作时,应该为留学生群体提供丰富多样的汉语教学资源,设计涵盖中国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内容的汉语课程,确保留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同时,引入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教学内容,确保汉语教学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反映中国的现代发展成就和当代社会风貌。此外,应注意培养留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语,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开展中华文化交流体验活动。通过搭建文化体验中心和文化交流平台,举办书法、茶道、京剧、节日传统等中华文化体验活动,让来桂留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感受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此之外,也可以设计构建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学习项目,如“中华文化之旅”“中华传统艺术研究”等。通过系统的主题研学和实践活动,帮助留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帮助留学生建构全面、真实的中国形象认知。
最后,构建跨文化交流平台。建立合作交流机制,与留学生的母国高校、教育机构和社团组织开展联合培养计划和文化交流项目,通过开设国际学生社团,组织文化交流活动,让来桂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互动交流,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在文化交流活动中传播中华文化。
(三)讲好地域故事,塑造特色鲜明的中国形象
讲好地域故事是塑造特色鲜明的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文化多样的国家,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通过深入挖掘和精彩讲述这些地域故事,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一个更加生动、立体的中国。
首先,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这是讲好地域故事的基础。在开展来桂留学生日常教育时,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广西地区地方志、民间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富有地域特色和能够代表地方精神的故事元素,并将其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汉语教学为基础,让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地域文化、感受地方特色,感受中华文化的多样和魅力[6]。
其次,创新地域故事的讲述方式。传统的讲述方式可能过于注重历史事实的堆砌,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在留学生群体中讲好地域故事,应该注意创新讲述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依托线上自媒体,让地域故事内容的讲解更加有趣、形式更加多样,充分展示故事背后承载的文化价值。在讲好传统故事的基础上,更新和丰富地域故事内容,将新的故事元素融入地域故事中,让故事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留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从而建构对中国形象的正向认知。
最后,注重跨文化传播。在讲述地域故事时,我们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来桂留学生的接受习惯和理解能力,根据留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差异,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讲述地域故事,将地域故事与中华文化和留学生母国文化相联系,激发留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发留学生的共鸣,增强地域故事的传播效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留学生群体中建构一个立体、客观的中国形象。
(四)发挥校友群体传播中国形象的媒介作用
留学生校友群体是连接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相比于其他传播渠道,留学生校友群体传播的中国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他们在中国的学习、生活经历使他们成为中国文化的见证者和体验者,他们的讲述和分享更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和信任。为了更好地发挥来桂留学生群体在传播中国形象中的作用,可以创建多样化且富有创新性的传播路径,借助留学生校友群体的力量,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帮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首先,建立校友网络平台。广西各高校可以在沟通合作的基础上,创建一个针对来桂留学生校友的网络平台,如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群组或留学生App。该平台可以作为信息汇聚和分享的中心,鼓励留学生在网络平台发布他们在中国的见闻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此外,平台还可以定期推送关于中国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资讯,保持留学生校友对中国的持续关注。
其次,开展“中国故事”分享活动。鼓励来桂留学生校友在自己的社区或学校举办“中国故事”分享会。通过讲述自己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以及与中国朋友和同学的互动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最后,定期组织留学生校友进行回访活动。定期邀请已经毕业的留学生校友回访广西,参加各类文化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让留学生群体感受中国的变化,更新对中国的认知,并将这些新鲜的体验和见闻带回自己的国家,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从而加深对中国形象的理性认知。
四、结束语
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来桂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与建构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过程,它涉及语言、文化、教育、传媒等多个领域。来桂留学生作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中国形象认知与建构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留学生的文化体验和学习过程,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文化资源和交流平台,发挥大众传媒在留学生群体对中国形象认知与建构中的作用,创新优化汉语教学内容和文化交流方式,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积极拓展传播渠道,让中国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地呈现在来桂留学生面前,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孔丽)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高等教育国际化专项课题(编号2023ZJY2103);2024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立项课题(编号2024KY0346)。
参考文献:
[1]张宏莉,刘奇.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亚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认知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24(1):136-146+166.
[2]赵亚伟,徐小波.向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23(17):55-57.
[3]袁媛.新媒体时代留学生文化认知代际差异与国家形象建构[J].继续教育研究,2023(8):109-112.
[4]呼丽娜,孙雪琦,陈少平.新时代面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理路[J].国际公关,2023(10):157-159.
[5]刘兴涛.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中国与世界”课程探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77-83.
[6]孙丹妮,贺岩.陕西高校留学生中国国家形象认知及传播实证研究[J].唐都学刊,2022(1):106-112.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