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殷周时期,畜养禽兽供狩猎或游赏的场所,称为囿或猎苑。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场所,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建造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园林一词的出现,大约在西晋之后,西晋张翰《杂诗》就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之句。唐、宋以后直至清末,此词的使用更加广泛,如清代吴伟业《晚眺》“原庙寒泉里,园林秋草旁”,泛指游憩场所。当代,园林之外延更为宽泛,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园林还包括广场、街道、森林公园、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以及休养胜地。园林选址已不再局限于名山大川、深宅大院,而是广泛建置于街头巷尾、交通枢纽、工业区、住宅区,并从平面绿化向立体绿化发展。修建园林使用的材料也从传统建筑用材与植物,扩展到适度配置水体、灯光、音响及游乐设施等综合性的新材料,以节能环保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园林施工中。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是城市主要的基础公共设施。它对提升城市品位,凝心聚力,对外开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阳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绚丽多彩,自然风光浑然一体。这些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滋养和浸润了阳泉园林文化和阳泉城市园林绿化的高质量发展。综述阳泉园林,有其如下特点。
山川叠翠,风光旖旎,古典园林耀眼夺目。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境内众多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以娘子关为代表的湖光山色、飞瀑溢泉、小桥流水的独特风光,足以与江南相媲美。盂县藏山神祠,园林绿化之美、自然景观之奇、文化底蕴之厚,这里有30多处亭台楼阁皆倚山傍壁而筑,气势雄伟。所有楼、台、殿、堂、亭,同自然景观珠联璧合,相映成趣,使人如在画中,似入仙境。这里甚多的历史遗存、独特的人文内涵和奇特美妙的园林景观、建筑艺术,吸引了无数名人骚客前来观光并留下了大量的赞美诗文。金代元好问《晴景图》诗云:“白日青天下笔难,要从明润细寻看。藏山只道云烟好,画史而今尽热谩。”明代睢州知州、邑人李崇义《藏山庙》诗曰:“古树云封迥出林,龙飞风舞护遥岑。岩巉壁峻清泉达,霞彩岚光暑色横。古殿荒凉芳草合,残碑脱落碧苔侵。更有一觳堪羡处,百声啼鸟任峥嵘。”就连藏山祠山门前的一尊清道光八年的“严禁山林条约”石碑,也把藏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秀丽景色描写的如此美轮美奂。“藏山,其耸秀似画屏,其森植似抽簪,荟蔚青苍,灵异不可名状也。”多好的古代园林,多美的风景名胜,多神奇的古代建筑,真可谓鬼斧神工,神奇而不可言状!
一城阳光,泉漾太行,现代园林丰富多彩。阳泉,这一温馨的称呼与大自然原生态的“漾泉”景象密切关联。古时境内,林木茂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生态宜人,地面泉水涌动,天空阳光四射,泉水映着太阳,太阳照着泉水,犹如一幅美妙的图画,一个蕴含实意、优美动听的地名——阳泉,呼之而出。1947年5月,阳泉解放建市,阳泉园林有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人民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奋力争先,成为一个环境优美、高品位的现代化城市,曾一度被誉为“小上海”。市内的园林,以南山公园、桃河公园、城市中心公园、北山公园、五渡湿地公园为代表。南山公园始建于1958年,为阳泉解放、建市后的第一个公园,系山西省唯一的真山公园和市内原生态山地公园。公园占地面积16.7公顷,园内山地相对高度70米,绿化覆盖率81%。是一座集建筑、绿化、花卉、盆景、娱乐及观赏于一体的仿古建筑式的综合性山地公园;桃河公园是2003年以桃河综合治理为目标而建成的大型生态型公园,东西长9.3公里,面积72万平方米,绿地面积574万平方米,有4个重点景观区和39处景点,园内绿草如茵,花团锦簇,湖波荡漾,环境幽雅;北山公园是山西省最大的城市山体公园和唯一的欧式建筑公园,占地8667公顷,景观主体风格为“森林、生态、欧式、简洁”,公园内有开朗、壮阔的欧式园林风格景区与典雅、幽静的中式园林景区,融汇中外,兼蓄东西,场景壮阔,气度不凡。狮脑山百团大战遗址公园,是在1985年兴建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群”、2010年为纪念百团大战胜利70周年新建的“百团大战纪念馆”的基础上,于2019年改建的一处规模宏大的红色景点。这里既是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6年又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20年被命名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这里既是红色经典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崔庆和)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