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文化和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山西省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推进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天然优势。通过文旅融合,山西可以激活农村沉睡的文化资源,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乡村振兴的理论阐述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文旅融合作为一种现代农村产业发展新模式,不仅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增长,还能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
第二,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经历了从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到改革开放后的实践发展,再到新时代的深入推进的过程。通过文旅融合,农村地区可以实现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打破单一的农业经济格局,推动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既可以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又能实现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山西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山西省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且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涵盖了古代建筑、宗教文化、传统戏曲、自然风光、红色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构成了山西文旅融合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山西省政府大力推动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山西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1-2025年)》和《山西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年)》。当前,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山西省一些贫困村庄已经实现了脱贫致富。在此基础上,山西省正在深入探索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结合,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践路径
第一,党建引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强化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首先,党组织在推动文旅融合过程中,扮演着资源整合者的角色。通过党建引领,可以有效整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为乡村文旅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其次,党组织通过党校培训、干部挂职锻炼、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能培养一批既懂文旅业务、又懂基层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在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项目中,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进行系统培训,提升其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后,党组织可以引导乡村文旅项目融入“互联网+”模式,推动数字化转型。建立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帮助村民通过网络销售土特产品、手工艺品等,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广乡村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第二,政府支持。首先,推动政策与资金的精准落地。政府应确保政策和资金能够精准落实到位,特别是对于重点项目和贫困地区,应优先给予支持,确保这些地区能够充分利用文旅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建立文旅融合项目库,对全省的文旅项目进行系统性管理和跟踪,确保资金和政策能够精准到位。其次,建设数字化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全省的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和电商平台,明确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确保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关键平台,可以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运营机构进行管理,确保平台服务质量。
第三,社区参与。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确保居民在文旅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管理中有充分的发言权和决策权。例如,鼓励社区居民成立村民理事会或旅游合作社,作为文旅项目的管理和运营主体。在文旅项目的规划阶段,政府还应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项目的设计和决策,通过村民会议、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文旅项目的规划能够反映社区的愿望和需求。
山西省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是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要一步。通过整合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结合党建引领、政府支持、社区参与等多方面力量,山西省成功地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未来,山西省应继续深化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创新机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创造更加美好和谐的农村新面貌。(邹东君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帖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