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游戏风潮——玩“烟卡”。然而,更不妙的是,中小学生玩“烟卡”,已经从单纯娱乐消遣行为转变为沉迷游戏、变相赌博、盲目消费等,这引起了全社会的警觉,我们必须直面问题,积极应对,莫让“烟卡”侵蚀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中小学生沉溺于玩“烟卡”的危害
一是沉迷游戏,干扰正常学习。中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主业主责是读书,而无节制地玩“烟卡”,会让他们很快沉迷其中,将精力心思都放在游戏上,以致对学习失去兴趣。二是变相赌博,滋养不良嗜好。过度沉迷于玩“烟卡”,使得不少中小学生产生赌博心理,为了赢得他人“烟卡”挖空心思研究赌术,有的甚至以金钱、“贵重”物品作为玩“烟卡”的赌注,一旦沾染了赌徒心理,是很危险的行为。三是盲目消费,误导理性认知。“烟卡”来源于香烟盒,许多中小学生为了得到“烟卡”,要么纠缠家长买香烟获取,要么个人之间交易获得。为了获取高档次“烟卡”,中小学生容易盲目攀比跟风,擅自去商店购买香烟或“烟卡”,这些都是极具误导性的错误消费认知。
二、防止中小学生沉迷“烟卡”的措施
针对中小学生沉迷“烟卡”的乱象,全社会除了要有清醒的思想认识外,也要有得力的应对举措。
第一,学校和家长要起到监管作用。学校和家长是中小学生最直接的教育方和监护者,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过度玩“烟卡”的危害,及时纠正其在学习、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从第一关口管起,及时止住“烟卡”游戏蔓延势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中小学生回到正常学习生活的轨道上。例如,不少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发出了严禁“烟卡”的倡议,这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第二,有关部门和组织要发挥管理职能。要卡住“烟卡”的流通渠道,这是控制中小学生沉迷“烟卡”的重要措施。部分校园周边的商家为了牟取利益,盯上了贩卖“烟卡”这一商机,无形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各级监管部门和组织必须主动作为,打击整治违法贩售“烟卡”行为,净化校园及周边秩序,规范商家经营行为,堵塞“烟卡”非法买卖渠道,形成长期长效的监管态势,大力守护中小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
第三,中小学生课余生活亟待保障。有学者指出,中小学生扎堆玩“烟卡”,表面上看是沾染了不良嗜好,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反映出当前中小学生课余生活严重匮乏、日常交往形式有限的深层次现状。因此,正确的做法不是简单地对“烟卡”一禁了之,而是要给中小学生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创造一个适度的体育运动和益智游戏空间,让中小学生有远离“烟卡”的内在自觉,然后才能谈得上积极疏导、有效引导,把玩“烟卡”问题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徐以成)
(作者单位:滁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