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普及医护沟通知识有效预防医疗纠纷风险
发布时间: 2024-09-10 19:25:54    来源:本站

近几年来,我国医患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但医疗纠纷、医暴事件还是会时有发生。据统计,所有医疗纠纷的80%以上,都是由于医患沟通不畅所致。强化沟通知识学习、增强沟通技巧,已成为预防化解医疗纠纷风险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医护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护人员对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就是说,在医患沟通问题上认识存在偏差。大多数的医护人员认为,只要把病人的病治好就可以了,沟通到位与否无关紧要。主要表现是手术大夫未能及时将病情、治疗手段、替代方案等详细地告知患者及其亲属,导致无法真正保障患方的知情权、选择权,而患方对医方缺乏理解,加之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从而产生医患矛盾。

(二)口头语言沟通术语化。在与患方沟通时,医方有时会出现令患者听不懂或者理解有偏差等问题;医生认为沟通了很长时间,生动形象的分析了病情,但殊不知患者根本“听不懂”,对关键性问题表达不清、模棱两可。

(三)书面沟通内容不完整。在诊疗过程中会出现多次医患谈话,如病情告知、治疗告知、病危告知、术前谈话、术中谈话等等,要求以书面形式逐条口头告知患者,如果书面内容不全面,就有可能出现并发症记录不完整,罕见的并发症不做记录,甚至发生医疗风险。

二、《医学沟通学》为解决医护沟通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沟通是人性、情感交流的需要,是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和知识的互动,是思想和情感连续流动的过程。医患关系是围绕人类健康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但由于汉语一语多义,多语一义,以及医生不可能有各种疾病的亲身体验。当病人向医生诉说他的痛苦、陈述他的感受时,不一定都能被医生理解、唤起医生的共鸣;同样,当医生表达诊疗意见、提出配合要求时,也不一定能全被病人领会、赢得病人的合作。

医患沟通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医学沟通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为解决医患沟通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医学院大多已开设相同或类似的课程,而在我国,只有部分医学院开设了《医学沟通学》这一学科,如哈医大、郧阳医学院等。但《医学沟通学》依然是我国医学教育的短板。本领域内的知名学者尹梅教授是主张学校开设《医学沟通学》的代表。医生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和手段能够有效地缓解医患之间的对立情绪,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因此,必须把医患沟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贯穿于医学教育全程,落实在医疗服务实践中。

三、普及医学沟通知识的三点建议

(一)在医学院校开设《医学沟通学》课程。在学校开设《医学沟通学》并作为必修课,不仅能学到临床专业技能,同时还能学习和掌握到基本的沟通技能和方法,能为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打牢基础。

(二)在医院内定期组织沟通培训、轮训。制定培训计划,从而提升医护人员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

(三)建立沟通责任追究机制。对病情告知、治疗告知、病危告知、术前谈话、术中谈话等沟通内容、方式、时机都要有明确具体规定,以便在出现纠纷时进行责任追究。

吕宝峰 张海红 张凤琴

(作者单位:山西和谐医患关系公益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0.2499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