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阎建军)4月12日,省林草局举行山西省第43届爱鸟周新闻通气会,经过多年保护,省鸟褐马鸡从吕梁山扩散到太行山、中条山等地,足迹遍布全省;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等19种鸟类在山西有了新记录;玉带海雕、大鸨、遗鸥等珍稀鸟类频现民众视野。山西生物多样性“家谱”进一步丰富。
据介绍,每年4月5日至11日为山西省爱鸟周。本届爱鸟周的主题是“完善保护体系,护佑候鸟迁飞”。多年来,山西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和“三北”防护林等国家工程,启动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省级工程。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太行山水源涵养、燕山—长城沿线防风固沙功能得到加强,全省森林植被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河湖湿地得到有效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栖息生境持续改善,全省野生动植物种群和数量稳步增长。而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共有野生动物543种,其中鸟类428种,包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2种,省重点保护鸟类133种。
当前正值候鸟集中迁徙和集群活动的重要时节,山西已开展清网、清套、清夹、清除毒饵工作,安排专门力量巡护值守。同时,我省正加快推进野保数据管理系统建设,持续扩大“野责险”试点范围。此外,山西还将选取适宜生态环境,试点引入朱鹮落户。
【责任编辑 李佩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