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以监管“红线” 守安全“底线”——大同市新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 2024-03-14 16:41:13    来源:本站

2023年,大同市新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全系统干部职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保障了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全区市场监管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优化营商环境

在激发高质量发展上增添动能

助力市场主体提质升级。健全完善个体私营经济扶持政策,强化发展措施,优化发展环境。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线,引导民营企业调整结构,努力推进自主创新,增强发展后劲。积极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完成该区经济市场主体倍增企业任务30户。鼓励个体工商户做大做强,建立“个转企”2023年培训库,完成6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举办2023年度个体工商户培训班,落实“惠商保”个体户保险保障,为全区正常开业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提供每户100元保险费。

信用监管稳步推进。扎实推进以信息年报为主的企业信用监管机制建设,促进企业监管方式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2022年度,应当公示年报的企业808户,已报791户,年报率为97.9%;个体工商户8239户,已报5732户,年报率为69.6%;农民专业合作社215户,已报150户,年报率为69.8%。对未按规定及时年报的企业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今年以来共列入异常名录3080个。对主动改正违法失信行为且申请移除异常的市场主体,严格审核、高效服务,助其恢复正常经营状态,共移出经营异常88个。

推动服务提质增效。在知识产权保护、商标培育、标准化创建、质量提升等领域精准发力。在该局的帮扶下,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高铁动车组碳滑板”申报并成功荣获我省首批“山西精品”;大同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获的大同市第一届质量奖提名奖。

坚持“战略”驱动

在创新创优上争先进位

聚焦经济发展大局,紧盯产业品质提升,推进品牌建设、知识产权、标准化、质量强区战略建设,有力助推全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全区共申请专利授权60件,现有效专利827件;申请商标147件,商标注册量51件,现有有效注册商标507件;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出台《新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第一版)》,成立了新荣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成立23家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2023年,新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被评为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宇林德石墨有限公司被评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大案件知识产权处办力度,联合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对该区PP-R管材经营户进行了全覆盖检查,共查获侵权商品192根;标准化引领持续深化,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深入企业指导标准化创建工作。对2023年度制订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2家单位进行了奖励。

聚焦民生福祉

在严守安全底线上压实责任

食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健全食品安全组织网络,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分层分级包保责任落地见效,各级包保干部常态化开展包保督查。加强食品生产安全风险防控,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风险自查率、隐患排查覆盖率、风险隐患治理率均达100%。全面推进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着力打造“产品追溯、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的新型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全区实施“明厨亮灶”15家,其中视频式展示10家。深化重点品种、重点人群、重要节点食品安全整治,围绕校园周边食品、过期食品等重点产品,严守“舌尖上的安全”。加强食品风险监测,组织抽检各类食品418批次。

药械市场秩序持续规范。加强药械化日常监管,深入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护苗有我”儿童化妆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疫苗质量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区30家药品零售经营企业、1家县区级医疗机构、3家民营医院、12家乡镇卫生院及分院、6家个体诊所、1家疾控中心、10家疫苗接种单位、38家在营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33家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进行全面摸排风险隐患排查各类风险隐患问题30余起,查处相关违法违规案件19起。

特种设备监管不断强化。牢牢守住特种设备安全底线,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力度,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和特种设备安全执法百日攻坚行动;针对电梯、液化石油气瓶、危化品、锅炉、压力管道、工业企业起重机械、液化气充装站及气瓶开展专项整治。对燃气相关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燃气经营店、家电卖场等场所进行全面摸排检查,共查封扣押40支非自有产权气瓶。查办特种设备案件1起,罚款2万元。

工业产品质量持续提升。聚焦关乎民生的重点领域,集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钢筋、电线电缆、水泥、儿童玩具、化肥、矿用吊篮、燃气器具及软管阀门等各类专项检查,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60余家次,下架不合格燃气器具3具。加强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严把质量安全关,共抽检生活用品、能源产品、服装(含校服)、食品相关产品等共计22批次。

加大监管力度

在维护市场秩序上铁拳整治

重点领域市场监管全面发力。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52人次,对11家农资经营户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联合区检察院、农业农村局对大同市新荣区5家农资经营户进行了联合检查,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积极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对现有正在运营的16家加油站、1座中石化油库、1家加气站进行全面排查,积极加强黑加油站点打击力度,查处无证销售柴油案件1起,罚款28236.82元。深入开展违法广告检查行动,共查处各类违法广告案件3起。

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持续推进。加大涉企收费检查力度,整治规范违规加费行为。以清明、五一、中秋国庆等节假日为重要节点,开展旅游景区价格、民生商品价格和酒店旅店房价价格监督检查。开展了“黄牛、黑中介”等破坏营商环境的专项整治行动,共排查黑中介行为1起,罚款5000元。组织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转供电价格、经营环节加费行为、民生热点领域价格专项治理,加大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全面推进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为企业优胜劣汰和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打造平安市场领域建设。以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为焦点,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假冒伪劣食品整治、侵犯知识产权“双打”行动。加大执法力度,保持打击市场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提升专项打击成效。加大市场流通领域扫黑除恶的专项斗争力度,依法打击欺行霸市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与区卫健体局联合出台了有关疫苗监管的工作实施方案、与公安分局、法院、检察院联合发布了药品安全行刑衔接的工作办法,形成打击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的强大合力。2023年以来,查处涉及市场监管领域的各类违法案件164件,罚没收入17.26万元,创历史最高案件数。本报记者 庞善好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何宇坤】

0.2463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