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快落地,截至2月21日,山西省11个市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已建立并运行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提出第一批可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涉及131个项目,融资总需求219.14亿元。山西省内各商业银行正在加快开展贷款审批、发放等工作;目前,太原市1个项目已获融资授信7.3亿元,1个项目已发放贷款1.8亿元。
与此同时,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联合召开全省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部署推进视频会并强调,各市、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住建(房管)部门要协调配合金融监管部门督促商业银行加快贷款审批发放,并加强贷款资金封闭管理,优先用于项目建设,优先保障用于项目开发建设,严防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购地、偿还贷款或其他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水平。各银行机构要对清单内的项目加强业务跟踪评估,依法合规尽量予以支持,对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能满足的要尽量满足,能加快办理的要加快办理。要强化风险全流程管控,加强贷款资金封闭管理,建立完善相适应的制度流程,对于疑难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并做好报告反馈。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按下“快进键”
“我于2019年在太原市万柏林区购买了一套商品房,该项目属于知名开发商的楼盘,我购买的时候,该项目已经封顶了。让我没想到的是,买了房子不久,该项目就因疫情的原因停工了,后来断断续续复工了几次。最后,因资金断裂,该项目就彻底烂尾了。”太原市民孙女士告诉记者。“我所有的资金都压在这个房子上,一边还着贷款,一边期待着房子早日交工。”
今年年初,孙女士就看到了希望,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近期再加码。筛选确定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向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推送,助力房企快速盘活存量资产,缓解资金链紧张。
省房地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是针对当下的市场情况,协调解决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经营性物业贷款等政策均有利于拓宽房企融资渠道,进一步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项机制的建立,不同于以往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直接对接推进融资,在具体实施落地上有较大创新,以项目为载体给予融资支持。房地产企业集团公司出现债务风险,不代表其所有的房地产项目都有风险,目前一些金融机构对此不加区分,一致性收缩房地产融资。建立房地产项目融资白名单,融资支持载体从企业转到项目,可以对集团公司债务风险和项目公司开发运营风险进行有效区分,避免了金融机构对债务违约房企的所有项目搞“一刀切”。在贷款管理方面,明确要求资金封闭管理,严防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购地或其他投资。这确保了资金用于项目的开发建设,在保证贷款资金安全的同时,也避免企业产生借机融资扩张的冲动。
这项机制提出对不同情况的项目,要分类给予融资支持。对于正常开发建设的项目,重点要“快”支持,通过建立授信绿色通道,加快审贷,尽快实现资金支持;对开发建设暂时遇到困难的项目,重点要“稳”支持: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新增贷款等方式予以支持。对暂时遇到困难的项目给予融资支持,是这次政策的关键所在。这意味着针对供给侧的融资需求政策力度较以前有所加大,这将更加精准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理项目融资需求,防范项目交付风险。
新房销售规模将逐渐企稳回升
在力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方面,我省将全面摸底辖区内所有在建房地产项目,认真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按照“成熟一批、推送一批”的原则,向本地金融机构推送,积极满足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保障项目正常开发建设;要切实形成推送落实反馈和使用管理两个闭环,推动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工作尽快落地落实。省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将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及时监测通报各市、山西综改示范区协调机制运行情况,督促相关工作落实到位。随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加快落地,将切实推动政银企联动,为我省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提供更加精准的融资支持,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可推动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提升金融机构支持房企的意愿。
“我们的在建多个项目是山西首批可融资支持房地产项目,目前,在省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协调下,我们正在和银行对接,很快就能融资授信贷款。有了这个资金,我们将全部用在保障项目正常开发建设上面,尽快交房。这样一来,我们的资金就盘活了,整个资金链条盘活后,我们其他的项目就有了资金。”省城某知名房地产开发商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此,省房地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更好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保障房地产项目正常开发建设,防范在建项目停工、逾期交付,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有效打消购房人顾虑,提振市场信心。随着保交楼工作扎实推进、房地产融资支持政策落实落地、房地产风险稳妥处置化解,新房市场预期将进一步修复,新房销售规模也将逐渐企稳回升。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生效,各地金融监管局和银行加快落实。近段时间以来,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迅速行动,加快贷款审批和投放,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
记者了解到,兴业银行太原分行已于近日发文成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专项小组”,专项负责分行辖内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专项工作的推动工作。该小组工作机制中,已明确了房地产项目授信审查审批时效和全面推进分行重点房地产项目的沟通协调通道,多措并举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目前,该行已对接住建厅首批推送的太原市区域多个项目,在总、分行专班小组的协同下,已完成授信批复1户,金额5亿,并于近期完成投放;实质性对接2户;其余项目的跟进也做了详细的分工部署安排。兴业银行太原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将加快对接沟通白名单内项目,通过精准“输血”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切实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秦昕
【见习编辑 武亦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