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不断建强组织体系,优化网格设置,以党员力量为主体,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借力网格“小杠杆”撬动基层“大治理”,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网格治理提档升级的强大动力。
组织引领 下好治理“一盘棋”
“通过细化完善网格设置,把党员力量下沉到各级网格,让网格治理更精准,服务居民更高效。”旗委组织部副部长赵福平说。
该旗在建强15个社区总网格、192个基础网格的基础上,细化897个微网格,通过优化“社区联合党委-网格党支部-小区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党员单元责任区”党组织工作链条,完善“总网格-基础网格-微网格”三级网格体系,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执行有力的网格体系,将基层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深度融合、一体运行,不断提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
同时,依托“1+N”区域化党建联盟,将业委会、红色物业、共建单位、管区民警等服务意识强、治理办法多、奉献精神足的党员力量选配到网格员队伍,将党的基层治理工作触角延伸到户、具体到人。
党员示范 凝聚共建“一条心”
“通过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积攒了很多积分,家里的洗衣液用完了,特意来兑换,这个爱心积分制度真的很好,以后我会更加支持社区的各项工作,争取获得更多积分。”正在排队领取日用品的刘雪峰笑着说。
该旗持续优化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通过悬挂“党员中心户”标牌,推动2818名党员亮明身份、亮出承诺,自觉规范言行,树立良好形象。开展“我是党员我帮你”“点亮微心愿”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546个,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凸显。
为充分调动社区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各社区党组织制定完善《社区志愿服务星级评定办法》,推行“双向服务、双向积分”,引导党员、志愿者、居民群众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参加社区服务,有效激发参与社区共治共建的积极性。
新民北社区充分整合共建单位和辖区内社会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等力量,成立“爱心积分超市”,通过志愿服务攒爱心积分兑换日用品的方式,带动社区退休职工、大学生志愿者、环卫工人、外卖员、热心居民120余人参与网格治理服务工作。
在党员模范带头下,结合各项激励措施,该旗城镇社区组建起“志愿服务队”“巾帼服务队”等群众性服务队伍198支,吸纳2700余名群众充实到网格员队伍。评选“最美家庭”213户、“最美志愿者”148人、“身边好邻居”270户,有效带动居民群众共建热情,构筑起力量充足的微网格治理单元。
网格赋能 多元共治“一股劲”
“您好,我们是包联社区的干部,最近咱们这儿有很多防范意识薄弱的居民,被不法分子利用电话、下载恶意APP、发送虚假短信设置圈套骗取财产,被骗金额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请及时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如果有需要,我们上门帮您安装。”像这样的电话,包联东方银座小区一完小的戴芳老师每天要打80多个。
为了扎牢护好居民群众的“钱袋子”,旗委立即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成立“反诈宣传先锋队”,将防范诈骗宣传、普法学习与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全覆盖开展反诈宣传活动,提高居民“普法强基”意识。
社区网格党支部组织管区民警、社区干部、包联单位人员、网格员等力量,在公园、超市、广场等人员聚集地段开展“居民同心,反诈同行”反诈宣传活动,为群众讲解诈骗方式、惯用手段及防范常识,现场解答群众疑惑。
基础网格党小组组织网格员在辖区重要公共场所张贴反诈宣传海报,利用人员出行高峰期为小区居民发放宣传单,同时通过网格微信群线上指导居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和“金钟罩”小程序,以技防手段增强群众防范意识。
微网格员利用自身“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建立“日进一户”工作台账,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面对面宣讲识骗防骗常识,织密防诈骗“安全网”。
开展反诈活动以来,举办宣传宣讲活动240多场次,兜底入户1.9万户、发放宣传资料近4万张,有效预防和减少诈骗案件的发生。“让群众有更多幸福感、安全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这次反诈行动中,党委部署,三级网格联动,以最快速度、最大程度守住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底线。”乌拉山镇党委书记胡明修说。(刘瑞厅 谢梦殊)
【责任编辑 李千叶】

